由此导致的就是先秦之后,自武帝用皇权赋予了儒的独家垄断权之后,儒家就逐步丧失了自我进化能力,除王阳明等极少数流星划过,儒学无任何新意,千年因循守旧,僵死拉倒,换条狼接着骑,换个壳儿照样上市。
儒学,也就随之只朝内治的方向进化了,不对外的。所以,开疆只能开国时期,中后期就被治软了,开不动了。现象背后,必有原理。
治天下的学问,始终只有儒这个唯一的候选人,唯一的赢家。
名教赢在治,不在攻守!
儒一涵盖攻守,又要管财赋政策,又要管军事制度,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符合它曰的道德,实际就是出圈了。
这倒不怪儒,儒,举孝廉,科举等等都是方法论,都是统治的工具,用工具的那只“无形的手”是统治集团操纵的,这是统治集团腐朽的问题。
考“孔子曰孟子云”才会有“孔子曰孟子云”的官。考弓马骑射,自然来赶考的就是赳赳武夫嘛,那官全会骑马射箭不很正常?举孝廉就会有一堆孝顺官,弑父才能当官,宰父的官就多的是。这是统治集团操纵的“无形之手”,与儒这个工具无关。
农耕王朝时代,始终就是治乱循环,军队承平日久就会废弛,土地兼并等都会累积出结构问题。
导致出现结构问题的本质,与儒无关,是顶层设计问题,没有给儒画好圈,对其行为边际没有做出约束。
这就导致附在大一统架构上的儒,本能就会趋向把气充满大一统这个瓶,一统社会各阶层的思想与伦理。
可是,皇室,勋贵,官僚队伍,学者梯队,市民阶层,武士阶层,军队,在王朝时代,有没有必要非要遵循一个伦理与信仰呢?
完全没有必要。
小市民就让他们做小买卖,不要偷税漏税,好好幸福生活就是了。没有必要拿武士阶层的要求去要求市民,商人。
敌人打来了,平民不设防,投降都可以,这不是应该要求平民承担的责任,不关市民阶层的事。
官员,税吏,祭祀,学者,市民,文人,军人,商人,各有各的作用,突出的是各自的长处。
前锋要练的是射门技术,培养的是进攻精神,练守门不扯淡么?
一旦放任儒,它就会给你排个10.0.0阵型出来,十个后卫,要求全社会一个模样,君王勋贵士农工商兵一个德行,全是道德后卫,不欺负人的。
天下大治啊。
这个球队的阵型是无敌的。
前提,别跟人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