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答辩被安排到了京都大学的老对手水木大学,评委组据说有来自航天工业领域挺有声望的学术界大佬出席,令这次数学建模大赛的规格无形中提升了一个大档次。
水木大学为这次论文答辩特意准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
草草准备了一天多的李国良,手里拿着打印成a4纸的论文纸稿,坐在一间休息室中,身侧陪着他的是李国萱和高雪嫣二人。
李国萱看上去还算自然,但是高雪嫣就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要知道进入论文答辩阶段,说明最起码也得是个国奖,重要的是这次数学建模大赛她全程都在打酱油啊。
根据小道消息,她们这次好像最次也能拿个国一。
李国良则显得悠然自得许多,淡定的模样,不知道还以为这位是来看热闹的呢。
论文答辩完全由李国良负责,至于高雪嫣以及李国萱二人,只需负责旁观即可。
一个小时后,李国良听到喊自己的名字,对着身边的两位队友点了点头,起身走进了答辩会场中。
论文答辩通常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论文方案讲解,另一个是专家评委提问,每个环节先是八分钟左右,主要是为了检验论文真实性,是否别人代笔。
这个对李国良来说根本不成问题,
论文的方案跟简单,只需从论文中抠点东西出来就行,至于答辩时专家平稳提问,这个李国良心中已经有了腹稿,走进去的时候显得从容淡定。
李国良走上答辩席,快速的把方案过了一遍,语言精简的介绍了自己数学建模的思路,用时不过五六分钟。
紧接着进入下一环节,专家评委提问。
“请问,飞船再入大气层时……”评委席上某位面带慈祥神色的航天领域学术大佬开口询问道。
李国良没有丝毫迟疑,张嘴即来:“轨道数据我就不详述了,至于飞船再入大气层时的‘退烧’措施,我个人倾向于‘釜底抽薪式’……”
显然这是个题外测试,而李国良依然对答如流。
最后,当李国良声音落下之时,评委席上的专家挂着‘航天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牌子的老教授甚至给予了他一个大拇指,作为肯定。
随即提示道:“可以了,下去吧。”
从答辩会场出来,李国萱瞬间围了上来:“老哥威武,老哥流弊~”
“行了,低调点,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国一呢?”李国良很是平淡的说道。
这时,下一个队伍的队长从其身边走过,听到这句话,还用异样的眼神看了眼他,那眼神好似再说:“口气蛮大的,还国一?mmp的我能混个国二就阿弥陀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