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将者,起明白,在将敌人的有效反抗打垮后,一定要乘胜追击,务必要在对手布置第二层防御的之前,迅速扩大战果。此时赵国上下得知此此长平之战的结局,必大为震动,全军都已对我大秦军畏惧不已,如果此时进攻赵国,赵国必破,其他诸侯也不能及时救援。此战机现在一失,我大秦后续必将被那合纵连横策略所挡,再无消灭赵国机会!”
白起为徐浩一一分析着原因。
听到这些,徐浩不禁反问:“既然大帅知晓此次乃绝佳战机,为何不使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计,待赵国一破,在与大王解释不迟啊!”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哈哈哈,汝这句话若是提前提醒于吾,那吾还可能一试。但是如今大军已经回师到长平,若吾再抗大王指令,大王必听信之前赵括那吾将拥兵自立的话语。”
“前番那赵括使用反间计,若不是大敌当前,吾那时又在大王心中有着绝对的信任,那赵括的反间计必然成功!所以吾才觉得其他父赵奢不如赵括也!”
“现在大王会让吾回师,必然是听信了他人的谗言,已对吾产生戒备之心。若吾再进行攻打赵国,大王定会断我粮草。到时若还能攻破赵国,那也不枉起这一搏。但是若吾所率领的大军全军覆没,那岂不是如赵括一般,成为了大秦的罪人?”
“此次回去,想必大王就会撤我军职,让我解甲归田了吧!”
白起在起初听到徐浩的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话语时,他的眼中露出了精光,不过很快白起眼中的精光就消失了。
等白起说完了理由,徐浩也知晓了白起的顾虑。
自古掌权者都对这种领兵在外的大将戒备最深。之前的长平之战,如果不是秦昭襄王还有着赵国这一外部大敌,加上白起也确实深得大秦的信任,又有着秦国律法和军队体制的限制,赵括的反间计恐怕早已成功。
现在白起也是知晓,秦昭襄王之所以下令班师回朝,就是因为之前赵括埋下的种子已经在他人劝说之下发芽了,所以这才放弃了那绝佳的机会,下令让自己回去。
徐浩看着这位秦国的武安君,脸上略显落寞,他不由得出声劝说:“既然大王已对大帅产生怀疑,那大帅为何不另投他人?”
对于眼前的这位神将,徐浩可是眼馋得紧,所以此次除了向白起辞别,徐浩还打着要招揽白起的意思。
现在听到白起也已经对秦王也产生了不信任,想要向自己询问那破解之法,徐浩终于要把自己的劝说招揽之语说出口。
“另投他人?那是叛国之罪,起自死也不愿!”白起一听徐浩给出的破解之法,连连摇头。
“哈哈哈,我不是劝说大帅另投他国,而是想让大帅去另一方世界,继续征战!比如跟随我去到吾之故乡!”徐浩解释完了之后,说出了想让白起跟随自己的话语。
一听到这个话,白起终于再次正视起了徐浩。
徐浩此时心中也非常紧张,他生怕白起一怒之下,直接将自己斩了。
白起看了看徐浩身边的姜尚,又看了看那大将恶来,随后仰头望天。
良久,白起终于出声:“吾从母神那里得知,那赵括并未彻底身亡,已经在那汝那一方世界复活!”
“既然如此,吾便随你一同前往,去再次会一会那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