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空下来的徐浩,招来了一位教习,让他找来笔墨纸砚,徐浩准备把之前交给那些孩童的《千字文》和《声律启蒙》都全部写下来。
等教习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徐浩和姜尚一起前往暨南学堂专门书写书籍的房间去了。
徐浩凭借小时候的记忆,以及后续在学习中对《千字文》和《声律启蒙》了解,把这两篇非常适合用作教学的文章写了出来。
在以前背诵过《千字文》和《声律启蒙》的徐浩可是知道,这两篇启蒙读物其实是比《三字经》更好。
因为《千字文》足足有一千字,以前徐浩闲着无聊的时候,去数了数里面的字数,还特地研究了一下。徐浩发现这一千个字里面,如果按照以前古文的写法,竟然全部不同。
即使按照现代的简体字写法,也仅仅只有七个重复的字。
如果一个读书之人,从《千字文》开始认字,那等他把《千字文》全部认完之后,就能认识将近一千个字了。
更不用说《千字文》文字虽然比较难懂,但是含义非常深刻。里面包含的内容涉及自然、历史、建筑、修身、人物等等,堪称一部浓缩的华夏百科全书。
更令人赞叹的是《千字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是一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启蒙读物。
等到徐浩把《千字文》全部写完,那些重复的文字也特意按照古文的写法写完之后,一旁的姜尚也拿着看了起来。
越看,姜尚在内心就越对这位九州城城主佩服。
姜尚没有想到,九州城主居然有如此学识,把这样一篇《千字文》都写完了出来。这个时候,姜尚在心中已经开始对着徐浩认可起来了。姜尚虽然有着系统赋予的记忆,但是这种并非大事件,姜尚的记忆并不会特别深刻。
等到徐浩再把《声律启蒙》这本启禀读物写完,一旁的教习立即也拿过去看了起来。
徐浩甩了甩有些酸痛的手:“此两本读物,尔等可多摘抄,誊写几本。后期对学堂们的学生们的教学,就增加此两本读物吧!”
正在一默读着《声律启蒙》的教习自然是点头称是。
徐浩在学堂中露的这一手,让一旁的其他几位教习都震惊不已:原来城主大人不仅带兵打战厉害,那学识也是一等一的强啊!
而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徐浩,看到自己臣民那钦佩的目光时,在内心表示:这才哪跟哪?这随便拉一个学过国学的现代学生,都能搞定这样的事情。
不过徐浩知道,在后世,特别是地球联邦出现时,其实华夏国的国学还是很少有人学习了。徐浩是因为那个时候不去玩耍,只想为了获得父亲的关注,拼命学习各自知识,这才接触了一些国学。
在暨南学堂中露了一手之后,暨南学堂的教习先生们通过日夜赶工,终于誊写出了上千册的《千字文》和《声律启蒙》。
而随着这些教习把一批又一批的孩童,教会了两本启蒙读物的前几段之后,九州城内到处都传出了背诵两篇读物的声音。
这一天,时间已经来到了12月1日。
因为冬季的到来,华夏国内四处的战火都暂时停了下来,只有最南方不怎么受冬季影响的一些城池,还发生着一些战争。
随着牧野之战结束一个月的时间,华夏国内很多城池都开始陆续出现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这一天,当一位孩童在家附近背诵着《千字文》的时候。一位老态龙钟,长胡子,额骨突出,满脸智慧的皱纹的老者,出现在这名孩童面前。
当那名老者从孩童口中得知了《千字文》出处之后,老者迈着坚定的步伐,往九州城的方向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