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汝君首先去的就是市场,东市西市有一个地方,专门是在卖蔬菜水果的,里面集中了非常多的摊贩,但是这个时候摊贩似乎零零落落的。有很多战友比较大面积的摊贩没有开,这些开的摊贩,似乎就是依靠开摊过日子的,不过看他们的样子,日子也几乎很不好过。
“我们长安的菜都是从远地运过来卖的,虽然现在已经有轨道交通,可以出城到远的地方去,但是轨道交通也不便宜,这些都是成本。
平常我们都跟大批发买进一点货,然后在摆摊卖出去,至于在东市西市的价格都是由大批发商决定的,一般自己跑进来卖的农民也不会把价格降低,除非他不想好好做生意,因为他如果价格降低,就会被其他人所排挤。他们也希望自己带来的菜能够多卖一点钱。
我的店每天只能进一点菜,所以自然是跟这些批发商买,但是这些批发商,现在都不拿菜来卖了。
听说一些没有办法把菜卖出去的农民,有些人拿到长安附近来卖,但是一下子太多人进来,菜也不好卖。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打低价钱。
而且他们送过来的菜不像这些商人会管理这些菜,菜的样子都变得比较好,总之,市场都乱掉了。我们的菜反而也不好卖。”
钱汝君啰里啰嗦的跟他们说了一些话,发现这些商人也不是好人,他们把价格提高了,以此来应付商税。
眼前的东西不好卖,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安城的百姓还在等着价格下降。会买菜的都是家里没菜,急需这些菜来补充。
但是大汉的百姓很能够吃苦耐劳,即使家里没有菜,也能够把以前做的腌菜拿出来吃。这些摊位的价格提高了,人们也就不买菜了。
但是如果长久这样子下去,人民百姓也只能够认栽,因为如果都没有菜,光吃粮食他们也吃不下去。
已经吃习惯福气的人,再也吃不了苦。
或者他们只能够去买一些钱家农场出产的菜。
钱家农场的菜大部分都是直接销售到富贵人家去,就算他们知道钱家农场是钱汝君的产业,也知道钱汝君是跟皇帝提出商税的人,但是退订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们都知道钱家农场的菜多吃能有够有好处,即使有少数几家退订的,发现大家没有集体行动,有一些也回来再继续订,可惜钱家农场有差别价格,老客人的价格最低有优惠,新客人的价格最高。
据说这是因为送菜的时候,新客人必须让,送菜的额外安排路径,比较麻烦。
不管怎么说,钱家农场就是要这么做,你如果生气那么就可以不买,对钱家农场来说,你不买也没什么关系,送到市场去卖一样,销路很好。
但不管怎么说,钱家农场的菜比现在市场中比较贵的菜,价格还高一些,有些人干脆狠下心买钱家农场的菜。
吃过钱家农场的菜,在经济条件允许之下,就没有办法回归普通的菜。
而在这段时间,他们增加的新客人非常的多。
这些商人估计也发现了这点,他们安心的想到,幸好钱家农场的规模就这么大,以前的菜就卖光光,现在的菜也是卖光光,没有影响到总量。
他却不知道钱汝君早就已经知道会发生这个状况,身为最重要的食品生产商,她绝对不愿意百姓因此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