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内舆论纷纷扰扰,美国舆论一笑而过。
因为在美国,大学收到捐款实在算不上是新闻,哪怕边学道在1500万后面再加上一个“0”,美国媒体会加大报道篇幅,但不会像国内媒体那样兴奋。
究其原因,很简单,私人捐赠一直是美国私立大学活下去的主要“理由”和资金来源,捐赠率也是衡量一所美国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说白了,如果一所美国私立大学捐赠率不高,或者没人捐赠了,学校是很难办下去的。
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二:
其一,在美国,私立大学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那里得到的经费拨款微乎其微,私立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为校友会、企业界、基金会等方面的赠款及从这些款项累积而成的捐赠基金所得的收益等。所以捐赠这一块如果疲软,那就跟四口之家唯一一个工作的人也失业了一样,时间长了吃饭都会成问题。
其二,如“常春藤联盟”这样的顶尖私立大学,都设有Need-Blind奖学金,即只要学校觉得某个学生足够优秀,一旦录取,他们会根据该学生的家庭情况判断其家庭能够承担多少费用,除了其家庭可承受部分,其余全部由学校设法提供,此即为国内经常听到的“留学全额奖学金”。
不只Need-Blind,美国顶尖私立大学的奖学金和补贴多种多样,受益群体覆盖面非常大,基本可以说,顶尖私立大学都是在贴钱培养学生。
即便是全额交学费的学生,在学校几年,学校提供的教育和服务成本依然超出高昂的学费,还是在亏钱教书育人。
赔本培养学生,是因为“常春藤联盟”的管理者都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
他们其实是在放长线钓大鱼。
简而言之,能被“常春藤联盟”和联盟之外顶尖私立大学招生人员看中的学生,都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这些拥有优异天赋的学生一旦接受顶尖大学高水平的教育,其成功几率必定远超常人。
在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成功衡量标准是——有权、有名、有钱。而不出意外的话,“有权”和“有名”最终都会转化为“有钱”。
好吧,到这个时候,即代表学校的“收获季”到了。
回头想想吧!
人家免你学费,人家给你奖学金让你生活,人家提供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教你成才。即便你毕业了,人家依然想着你,记着你,尊敬你,时不时将校友刊物邮寄给你,时不时跟你介绍学校的发展近况,时不时邀请你回校参加活动,时不时还会找你为学校的大事投票,让你感觉你是学校的主人。
那么请问,如此用心的长期感情投资,哪个人能抗拒学校散发出来的归属感?哪个人能不心怀感恩?
一个对母校心怀感恩的校友,他会做出什么事,会很难猜吗?
洪诚夫就是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