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玄幻小说>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第31章 大汉华章(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大汉华章(29)(2 / 6)

就冲着姐弟两的这分子执拗劲,芸娘便有意于他们交好。

如此,方才让这极为长脸的第一件缂丝作品落在了阿孺身上。

缂丝是一把双刃剑。

缂丝技术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宋之间,而他的巅峰却是在明清两代,宋朝的缂丝技艺主要用来以制作画卷和帝后服饰为主,而到了明清两代,缂丝却成为了皇家御用的服装制造,伴随金线、羽毛等名贵物品的加入,缂丝渐渐成为了带着皇权、尊贵象征的记忆。

在他的印象里,万历皇帝有一件缂丝龙袍,整整制造了十五年,后世的文物管理人员想要找能够复刻这间龙袍的民间匠人走遍了整个中国方才找到一位大师。

而到了清朝,江南的丝织业彻底被绑上了皇家的大船,最鼎盛之时有将近十万人从事织造业,靠着丝织品,江南差点便兴起资本主义商业的萌芽,可见其利润之大。

和制造瓷器一样,夏安然把这项技术提前捣鼓出来的目的都是为了倾销给匈奴人。

中行悦眼光毒辣,人也不好对付,一个瓷器可能并不足以能够吸引人,而且瓷器起初想要打入匈奴市场有些难,毕竟瓷器体量巨大,不方便走-私。

而丝织品便不是如此。

它轻薄、可折叠、昂贵的特点注定了它是走-私商人最爱的货品。即便是匈奴官方禁止匈奴本部穿着丝绸的情况下,丝绸的走-私贸易从未停止过。

何况单纯就服装角度而言,丝织品的确比不上兽皮的硬度,丝织品最多也就是穿起来比较舒服,但是加上缂丝呢?

又或者加上织锦呢?织锦比起缂丝来说,它的的制作方法要简单许多,成品也要更为快速,适合大批量制造。

如果用这些丝织品制造成衣服会引起匈奴的警惕,那就先做小的装饰品。

在这个纸张都没有开始普及的年代,大家用来扇风多半用的是羽毛扇,要到东汉时期才开始渐渐出现团扇的雏形。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精巧美丽,有几个女郎能够抵得住?

便是现代的女性们在拥有电风扇的便捷之后偶尔经过刺绣店铺后也会忍不住买两把精美的团扇。

用姑娘们的话来说,她们煽的不是风,是仪式感。

若说扇子还有季节局限性,那还可以用来做发带、披肩、小丝巾。

对于来自现代的夏安然来说,虽然他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女生会有那么多地方可以装饰、可以买买买的地方,但现在这些对他来说都是灵感来源。

感谢某宝的商人们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

而最重要的是,单单是丝绸就能赢得外邦为之疯狂,如果加上带上精美的花纹的丝绸呢。

诸多外邦已经被匈奴打得没了脾气,现如今,匈奴可以说是整个一个东亚地区最为强大的势力团体,之所以不能用国度这个词汇,是因为匈奴并没有立国。

严格来说,他们是一个由各个部落汇集而成挂着匈奴旗号的部落联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