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临近中午,攻城的军势才稍缓,黄巾军埋锅造饭,休息片刻准备下午的攻城。
城中众人稍微缓了一口气。
此时的停顿,也等于迎接下午的更大问题。
天空一时有些乌云,不显厚重却尤为明显,太阳的光芒完全被遮蔽了。
地上的死尸无数,但无人关心这些。
这些人都疯了!孔融心中暗道。
“大人,若是常此下去,不用几天便会城破人亡。”一位将领道。“还是要想办法出去传信啊。”
孔融叹了一口气,“谁有这个本事杀出去呢,难道天真的要亡我北海百姓。”
正在忧郁之时,外面突然传来杂散的声音。
孔融抬头看去,远处的黄巾军阵脚大乱,极远的地方,一匹战马疾驰而来,手中长枪翻飞,如若无人之境。
那人左冲右拖,直到城下,城上众人才看清,这是一个身穿常衣的年轻女人。
她口中大叫了一声“开门”。
孔融不认识她,一时有些犹豫。
黄巾军追兵又到,那人回头拨转马身,又连斩数十人,贼众被杀得魂飞魄散,不敢在前。
孔融急忙下令开门,等那人进来后,大门复又合上。
她下马,弃了长枪,单膝跪地道。
“我是东莱黄县人,叫太史慈,字子义。我昨日从辽东回家探望母亲,得知贼寇围城,特地来援。”
“平日多亏太守大人对母亲的照拂,临行前母亲曾说,‘屡受府君深恩,汝当往救。’故我单马而来。”
孔融很高兴,急忙将太史慈搀了起来。
这太史慈,孔融并不认识,也没见过,但太史慈在北海还是很有名的,幼年就拜名师学习本事,后来又屡屡锄强扶弱,身受北海郡人的爱戴。”
由于太史慈多年在外,很少有机会回家,太史慈家中也并不富裕。
但孔融也知道她是女中豪杰。她母亲住得离北海城不远,大约有20多里,所以孔融经常让下人送些生活必须品。一来二去,也有了许多年。
多年行善,虽然不见得有多有用,但乐善好施,总会有点结果,今日便是最好的证明。
若今天太史慈不出现,孔融和整个北海城中的百姓都将不复存在,那这个北海将成为烈焰之地。
太史慈起身,神色平常,心中还是常怀赤子之心的,不然也不敢仅凭单人便来驰援被20多万贼众围困的北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