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刘备,旁边还有一水儿的,气宇轩昂的,一看就是学识不凡的家伙。都恭恭敬敬地站着,面带微笑地侯着。没有半分不耐,反而目光中尽是钦佩和火热。
郑玄一再表扬下,刘备只好笑笑以对。还好对郑玄公有所了解,不然以为是捧杀来着。
“公子,一切安排妥当!”典韦很快就从楼桑村返回,来到郡城门口抱拳禀报。
“这是双戟典壮士啦,果然威武不凡,真虎贲之士也!”郑玄也听闻过刘备有典韦做保镖之传言,目露赞许地开口夸道。
典韦见郑玄与蔡邕双手相执,心中明了,故十分恭敬地说:“先生好,在下正是典韦。”
蔡邕对典韦的反应和表现十分满意,开口道:“恶来确实不错!”
蔡邕说完,又笑着指向郑玄身后的一排人道:“康成公,你我光顾着说,冷落大家也不好,何不介绍介绍这些气度不凡的青年才俊?”
“哈哈!”郑玄大笑道:“都是些不成器的弟子,当不得伯喈先生赞誉。过来,见过伯喈先生和逍遥侯。”
郑玄身后一排的青年才俊逐一向蔡邕和刘备行礼和自我介绍。刘备这时都不认识,但是架不住在后世对这些家伙耳熟能详呀。
听着这些家伙的自报家门,刘备是两眼放光呀。这都是人才,大才,如果一网打尽,足以撑起一片基业。
这些家伙中有乐安的国渊。这家伙博学多才,敢言敢谏,还明察秋毫,无论在朝为官还是治理地方都十分了得。
国渊历史中在曹魏集团官至九卿。其师郑玄曾赞曰:“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连老师都说国渊乃治国之才,这还用说什么?绝对是刚刚的大才。
还有同为乐安的任嘏。这是个智力发育早的家伙,被地方的人称之为神童。他博览郡书,才华高绝,还极有原则。历史中在曹魏集团官至太守。也是大才。
有北海的张逸,张逸在三国时期并不出名,在三国志里面根本没张逸的序。不过能做郑玄的弟子,还被带出来游学,肯定是人才。
这时郑玄带弟子们出来长见识,游学天下,与后世导师带着一群研究生实地考察治学是一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缺一不可。郑玄真是个不错的老师。
还有同为北海的孙乾。这个家伙就不要说了,就凭历史中跟随刘备东奔西跑,还不离不弃尽心全力就足矣。甚至是不是人才都不重要。何况孙乾还有几把刷子,做个使者外交官绰绰有余。
还有鲁国的刘琰。这家伙与孙乾一样,历史中跟随刘备颠簸流离也其心不改。刘琰口才好,广友广泛,是宣传部长的不二人选。
刘琰是人才,也是大才。只可惜历史中刘备一直无立锥之地,想宣传什么都没时间。刘琰算是被埋没了的宣传大才。
还有山阳的郗虑,南阳的许慈,汝南的程秉,清河的王经,清河崔琰等等等等!都妥妥的是人才,大才。
从古至今,人才都是最宝贵的。无论干秋大业,还是一州一郡的治理,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