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魏可可梳着长马尾,拿着书本,站在破旧老教室,给学生们读课文的样子,简直是现代版贤妻良母,带给观众莫名的善良感动。
也许,文航转型了,不拍人间真实,改拍温暖人心了?
围观群众每每看到演员们和孩子们合影的灿烂笑容,都会产生一种文航回归正道的错觉。
果然近朱者赤,喜欢剑走偏锋冷静撕破社会假象的文航,也学着离开韩老师之后,独自做一部感恩电影。
因为题材和平时官宣画风的关系,让围观群众对《星星之火》误会很深。
他们还以为这是文航转型之作,要从支教下手,歌唱一下祖国。
可事实上,这电影拍好杀青之后,差点儿过不了审。
支教问题向来尖锐,它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教育形式,给出了足够的激励措施。
而《星星之火》,竟然敢在激励措施上大做文章!
看惯了无私奉献的支教老师,审核人员一看《星星之火》就皱起了眉。
支教团队里五个人里,四个大学生,全是怀着加分目的,开启的支教旅程,哪怕是经验丰富的团长,都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模样。
目的不纯,政治不正确的基调下,支教的过程当然不会顺利,支教学生和当地教师起冲突,和当地流氓起冲突,甚至还和当地陋习婚姻起冲突!
整部电影,是将全国的支教问题都集中在了这一座小小的山村。
审核人员心情随着剧情起伏不定,刚刚升起对角色的鄙夷和轻蔑,下一刻又会被激烈的意外打散,升起沉重的思考。
电影结束,整个放映厅都响起了叹息。
按规定,这片不能过,必须改,理由是:抹黑支教事业,丑化村民形象。
可是他们从电影里获得的思考,又让他们写评审结果的笔,变得犹豫。
抹黑……真的抹黑了?
丑化……真的丑化了?
审核一犹豫,就会无限期后延。
可是审核人员没想到,这部电影居然各界大佬都发来了热情慰问,还旁敲侧击的说道:“没有反动意图就给过了吧,上面还等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