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生活,从来没有优秀的标准,也不存在做好一件事就万事大吉,只有无数个会让人生的路越来越狭窄的选择。
好一会儿后,齐巧姗终于回到家,她用钥匙开门,打开玄关灯的那一刹那,印入眼帘的是空旷的客厅。
她明明已经花了很多很多钱去布置这个家了,可是这里还是空荡荡的,仿佛怎么填都填不满。
不完整的装潢内饰、潦草的布置结构、没有一人的房间、毫无烟火气息的家……仿佛一切都是凑凑合合的,就像她这些日子凑凑合合的人生。
她忽然就想起了大学住宿和实习租房子时候的日子。
每天回到宿舍和出租屋,她就是这样的感觉。
吃饭是随随便便在吃,即使伙食是精心选过的,可是总觉得吃不出幸福的滋味,总感觉是为了吃饱不饿肚子才进食;
住宿是随随便便在住,即使床单和枕头是精心选过的,可躺在床上就是毫无幸福感可言,总感觉是为了有地方睡才躺在这张床上;
即使书桌和衣柜都是精心装饰过的,明明用起来也很顺手,但就是感觉无法把所有宝贵的衣服和配件就这么塞进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她无法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到栖息感和宁静感,总觉得在这里的日子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
这一瞬间,她忽然就理解了老人常说的归属感。
中国有着关于“家”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安身立命,在某处安下身来,精神有所寄托。
高一政治书本上前几页有个一句话的考试重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这句话她觉得说得特别好,国人大多打小都是听着此类的话长大的,难免骨子里根深蒂固被植入了这样的观念。
在新家这里的环境生活,即使她忙碌了一天疲惫不堪,整个人变得无比恬静,但是内心却依然无法安静下来,因为缺乏归属感。
齐巧姗慢慢蹲在地上,抱住脑袋,终于忍受不住失声哭了起来。
她想回家。
特别想。
她再也不要在北川生活下去了。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立刻给领导发短信请了一天假,定了隔天一早的机票,清晨六点,在没有通知父母的情况下,坐上了回家的飞机。
临近中午的时候,飞机落地,她搭了大巴来到市区。
阔别数年,她也像个初来驾到的外地人一样,买了正宗的肉夹馍,吃了碗麻酱凉皮,手上拿着烤羊肉串,搭公车去了满载她儿时回忆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学校已经没了她回忆中的模样,老旧的校区在不断的翻新中变得越来越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