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枝足足歇了八天没有出摊, 这下听瑾瑜说可以出摊了, 忙兴高采烈去准备材料,巴不得立刻就去集市兜售点心。
每次出摊都能有两百文以上的收入, 八天时间耽误了三次出摊,三次损失的收入就是六钱有余。
想着这点, 翠枝心里一抽一抽的,心疼, 那可是黄生生的铜板。
瑾瑜找了陈君然, 将做的差不多的订单拿过来,等明天翠枝出摊,一起去将挑花刺绣拿给买家。
这几天瑾瑜白日都在赶制刘大娘那单刺绣,做完能收四两银子。
瑾瑜想了想,对冬青道:“冬青, 麻烦你跟嫂子一起多做些点心, 不用特别多,每种点心多个十余块就行。”
“嗯?”
冬青刚想开口问为什么,瑾瑜便解释开了。
“怎么说都是我们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没把刺绣按时送去给买主, 这点心拿去权当赔罪。不过别担心,把点心算在成本里, 我们同样还是赚钱的。”
“好。”
冬青应下来, 进灶屋与翠枝一起做点心。
这样做不仅拉拢挑花刺绣的客源, 还让他们都尝尝自家的点心。
若是有人觉着好吃, 下次就会来跟翠枝买点心了。
点心做完冷却之后, 每种点心取一块,用油纸包起来,包了十余份整齐的放在背篓里。
第二日上街出摊时,有人来交钱取货,便递一个小纸包给他。
白拿东西自然是好,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只占便宜,要有来有往心里才过意得去。
很多人收下后都一脸不好意思,没想到买刺绣还能收到点心,心里对冬青一家又多了几分好感,连声称道若是亲戚朋友需要摆件的,一定推荐过来买这挑花刺绣。
烧饼铺子的刘大娘也收到一包点心,笑得嘴都合不拢,凑到冬青耳边说起了悄悄话。
“大闺女,你们怎么不换个地方摆?要是那赖头回来该如何是好?”
冬青抬眼看了看旁边登记订单的瑾瑜,也凑过去附耳悄声说话。
“不怕,我丈夫想法子治住了那人,那人不会回来找麻烦的。”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法子,但看瑾瑜胸有成竹的模样,应该不成问题。
刘大娘点点头,“这就好,对了,你们没来镇上的时候,镇子上流传起一些关于林员外的风言风语。”
“什么风言风语?”冬青又凑近一些,“林员外不是刚把他弟弟的家财散尽,救济了明山镇的许多穷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