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一家刚吃午饭不久,大伯和三个儿子坐在院子里剔牙晒太阳,大伯名叫李大壮,三个儿子分别叫李大牛,李二牛,李三牛。
跟李老汉家的大狗二狗异曲同工,据说孩子名字取得越贱,就越好养活。
冬青前些天倒是见过这些人,只不过还分不清谁是谁,至多能看出年长的那一位是大伯。
“大伯,几位堂哥。”
翠枝上前叫了人,指着挨个给冬青介绍,“这是大堂哥,这是二堂哥,这是三堂哥,记清楚了,以后别喊岔了。”
“大伯。”“大堂哥。”“二堂哥。”“三堂哥。”
冬青十分乖巧,翠枝指了一人,便跟着叫一人。
倒是让大伯一家惊奇不已,李大牛都站了起来,围着冬青看一圈,“这弟媳傻的稀奇,说是傻子,翠枝你却耐心教她认人,她也听话的叫人,翠枝你是怎么让她听话的?”
冬青昨日刚对李老汉一家坦白,大伯一家并不知道冬青不傻这件事,翠枝只得跟大伯一家说明一下。
“冬青昨日赶集回来,脑子莫名就好了,她现在不是傻子。”
“什么!?”赵氏从堂屋跨出来,“不傻了?怎么可能不傻?就算你们家积了德,二狗一个不傻也该差不多了,怎么还能接二连三的傻子变成正常人?只怕是出了妖精吧!”
恰好王氏随后而来,跨进院子就听到赵氏这般言论,顿时脸色黑了下来,“我们家堂堂正正,这么些年总算是攒够了德行,出妖精那也是好的妖精,但得当心着呢,就怕做了缺德事还不留口德,恶妖找上门,好的都能变傻了!”
两家人早已经习惯这两妯娌,一见面就明嘲暗讽,呈口舌之利,好似谁少说一句就落了下乘。
屋里洗碗的两姐妹已经完事,擦着手站在灶屋门口,两个长辈的事儿,她们也不好插嘴。
冬青豁然一笑,她并不在意旁人怎么编排她,过去十年,比这难听的话她听得多了,麻木了也就不再放在心上。
“我们把肉先煮一下,把菜处理干净切好,到了时辰架锅炒菜,也不至于事情都挤在一起做。”
说完冬青默默择菜,王氏和赵氏也就顺着台阶下了,都是些小打小闹,毕竟她们还是一家人,闹大了只会让外姓人看笑话。
下午瑾瑜从山上回来,拎着一只瘦小野猪和一只野鸡,算是一次大丰收。
动物也要过年,冬天地里没庄稼,山上没有青草,活扣里那两颗玉米,对这些苦于生计的动物来说,是致命的诱惑。
瑾瑜过来拿钥匙,把野鸡留在大伯家过年吃,野猪拿回家,改天拿去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