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震动。
这支明军的“杀伤力”太大了。
清廷的“怀柔”对象是义兴朝,可问题是义兴朝手一摊说,咱们已经宣布这是支叛军了,他们的死活和作为与我朝无关,你们爱打打爱杀杀,不用理会我们的感受。
义兴朝不管了,可清廷得管啊,死的伤的被抢的,那可都是自己的地盘啊。
由此,朝堂上竟出现了一些“招降”的呼声。
这不奇怪,今时不同往日,未入关前,清军打打草谷,袭扰劫掠一番之后,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哪管身后巨浪滔天?
现在,都坐了三年天下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改变。
屁股决定立场,任何朝代都一样。
清廷从光脚的,变成了穿鞋的。
自然开始想着要安定了。
可这支“叛军”却是光脚的。
他们除了一条烂命,无所顾忌。
很难想象,连命都不要了的人,还会去顾忌别的。
所以,招降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们不是光脚吗,得,给他们穿上鞋就是了,这样,他们就有了顾忌。
招安,自始至终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非同小可。
可这种声音,遭到了多尔衮和洪承畴的联手打压。
倒不是说这两个老冤家,开始握手言和了,而是对于这件事上,二人的诉求是一致的,他们只是仅仅在这件事上联起了手。
道理在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