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是来自于五年前,他的一个错误决定。
如今的始宁镇,出了个英雄。
万众瞩目的英雄,挽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的英雄。
哪怕曾经在小时候与吴争打架斗殴,打输了的人们,哪怕是曾经被吴争、沈致远几个恶小,挑衅、滋事踢过屁股、刮光了眉毛的人们,都一致地认为始宁镇出了个大英雄。
能杀鞑子的就是英雄。
能杀很多鞑子的自然是大英雄。
百姓们衡量一个大英雄的标准,就这么简单。
可天下真理,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复杂的,大都是经过雕琢的谬理。
在这种异口同声的舆论下。
于是,就算吴争根本没有授意打压陈家,甚至都已经将这家遗忘了的时候,百姓们却自发地鄙夷和嗤笑起陈家、孤立起陈家,在百姓看来,敢辱没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那就是对立面,那就是敌人,非黑即白,没有对错,只有阵营。
陈家在始宁镇,乃至绍兴府,就成了一坨臭狗屎。
到拿着银子,都被酒肆小二赶出来时,当就算将女儿许配给往日连眼角都不屑一顾的落榜秀才,也遭到拒绝,反被人不屑一顾时,陈家,真的已经在始宁镇待不下去了。
陈秉申只能举家搬迁。
可这一阴影,深深地刻在了陈秉申的心里,那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陈秉申老了,他再也不想去冒险搏一搏。
女儿的偏执让陈秉申不寒而栗。
他无法想象,真的无法想象,女儿这次做为,如果明军胜了,陈家将面临怎样的灭顶之灾。
他甚至可以肯定,就算是清军胜了,恐怕愤怒的百姓也会将陈家砸得连块骨头渣子都没有。
陈秉申想要老婆、儿子活着,想让陈家的香火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