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缓缓开进首都华京站, 苏怀夏和另外两个男生一起下车。
苏怀夏和陈杰都是华京人。阔别快四年后重回故乡,看到熟悉又陌生的站台和熙熙攘攘的身影, 两个人眼眶都是一红。
赵擎不是华京人, 但是水木大学和这座古老的城市是他的梦想。车进站的时候,方看见台上那红色烤漆的几个大字,他就无法抑制的生理颤抖。
说来,他们清河村知青点大部分人都没有散。除了滑铁卢的孙博洋他们,整个知青点大家最远在九月份就会重新碰头。他们带出来的几个孩子, 几乎考的都是华京的大学。
苏怀夏和陈杰早已经归心似箭。赵擎申请了提前入住学生宿舍, 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宿管那里报道。
所以他们也不多说其他,互相握手拥抱道别, 分别走向三个不同的出站口。
苏怀夏在火车站南门那里拦了辆“甲壳虫”。这是七八十年代特有的一种小车。样式很像外国甲壳虫小汽车的更迷你版,不过它本质是套了壳的三轮车,前面做人,后面放行李。多穿梭于地铁站附近。
“杨子里胡同237号谢谢。”苏怀夏和“甲壳虫”的司机好价钱, 颤颤巍巍爬上车。
其实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看, 这车实在不怎么安全。而且套在上面的塑料壳不通风,有点憋闷。
不过苏怀夏还是要感谢这种小车的存在,要不然她真不知道怎么把这些乡亲们送的鸡鸭鱼肉和瓶瓶罐罐,以及她的大包小包搬回家。
这小车看起来不安全, 但好在小车司机是一把好手, 开得稳稳当当。
倒是小车后面那个, 被苏怀夏塞的满满堂堂, 关都关不上的后备箱, 看起来让人揪心。怎么都觉得里面的东西要被抖出来了……
到了胡同,小车司机好心的帮苏怀夏把东西都搬下来。
“咦,我看到苏正浩的女儿回来了!”
“怎么才回来呀?我们家梓琴都回来两三年了。”
“还不是有问题吗,否则怎么可能在乡下呆了这么久都不回来呢?”
“你看她那蛇皮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呀,怎么臭烘烘的。”
“谁知道呢。听说她下乡的地方穷的很,也不知道带回了些什么东西。”
苏怀夏刚一下车,就感觉到有人对她指指点点。
她知道这是西院胡梓琴她妈还有对过院子里老齐家的。这两家在爸爸没出事的时候,就和自己家不和。
上辈子苏怀夏会来后会得抑郁,和她们这些爱在后面嚼舌根的脱不开关系。
不过这辈子苏怀夏可不会那么脆弱。反而还在心里翻个白眼。
真是眼皮子浅的长舌妇,不懂好东西。
这些可都是清河村村民腌的火腿和腊肉,还有各种城里见也见不到的山鲜。样子虽然朴实了点,但都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