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a接着介绍了一下在其他国家的公映日期,放映的也都是一些小院线,甚至有某大学图书馆放映室。
“在M国呢?”钟磊知道Danna和戴礼和等人最关心的就是在M国上映的日期。
Danna长抒了一口气,道:“也定了,还好,是29日。”
接下来的事情,不仅是钟磊,就是戴礼和、Danna也控制不住了,一个作品交出去,如何评判,如何影响,却再也不是创作者能左右的了。
钟磊所起的片名《嘉年之阴》被那个海峡对岸的导演改成了《初恋乐园》。钟磊第一次听说时,懵了好长时间。他知道海峡对岸有一部知名演员拍摄的一部电影《军中乐园》,莫非这《初恋乐园》和这部《军中乐园》的电影要沾亲带故,偏偏要扯上一些关系?不过,海峡对岸的电影翻译名通常都很奇怪,比如《肖申克的救赎》翻译成了《刺激1995》,却是因为译者觉得《肖申克的救赎》是1994引进的影片《刺激(即《骗中骗(1973)》)》的同类型作品,甚至1998年海峡对岸地区引进的《重返伊甸园》也被译成了《刺激1998》……
将这个疑问一说,Danna笑着解释道:“人家是因为有一本书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讲的正是花季少女遭到老师侵害的故事,所以为了更‘海峡对岸’一点,就叫了《初恋乐园》这个名字。”
顿了一顿,Danna又道,“你还没问外文名呢,也一样,片名向纳博科夫的作品《洛丽塔》致敬。”
钟磊通过Danna得到了本片最终剪辑版,当然只是一个预览版的DVD加密光碟而已,好在天朝大国,就不怕各种加密的软件,破解之后,钟磊和许蓉蓉看了这个最终版,都不禁哭笑不得。
那个海峡对岸的导演不仅仅是改了名字,还改了主题,果不其然地发起了对华夏(“当局”)的批判,甚至一些英文配音和字幕都严重歪曲了采访当事人所说的意思!
“连抹黑都这么低级。”许蓉蓉看得惊愕而哀叹,“我看你剪辑的版本的时候,是在震惊、在愤怒,在思索,在求索……而看这个吗,虽然素材看上去也是那些内容,但是完全就是在哭,在喊,在闹,在耍,渲染得情绪是足够了,但是发泄完也就完了,还有那些补拍的模拟画面,简直是……‘喜闻乐见’啊……或许是由于我先入为主吧,反正我不喜欢这一版。”
钟磊抱着许蓉蓉,他知道,许蓉蓉一来是不喜欢,二来也是先入为主,三来更是为自己打抱不平地鸣冤。
新剪辑的影片加长了时长,将近有50分钟,同时钟磊也发现了许多优点,比如故事性、悬念性的确都得到了加强,段落和节奏也把控得更好,而这也得益于R国作曲家的配乐,气氛营造十分到位,补拍的模拟画面也拍得很精致,能够看出,导演对画面与总体节奏的掌控十分专业,可以说是成熟电影工业的集中体现。总之,钟磊做出来的是更多像是低成本电视片,而经过了海峡对岸这个导演的一番“修剪”,别的不说,至少具有了电影的质感。钟磊叹气,在于如果国内能做,自然会表达出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何至于被歪曲成境外喜闻乐见、境内嗤之以鼻的样子?
在片中,主线被修成了境内某记者、就是本片的执行导演Chew,帮助叶秀梅挖掘真相。这个“Chew”,无疑就是钟磊了。见到自己成了片中的“主角”,虽然出镜没几下,还都是背影——不经意露正脸的画面都打了马赛克,这一方面海峡对岸是十分尊重的,否则一旦状告上庭,会付出很大代价——不由得更啼笑皆非了。
新年过去了。《初恋乐园》在各国的档期其实才刚刚开始。
境外多国(地区)公映后,一开始反响平平,评分网站的分数中规中矩,属于及格分。而对于一部在小院线放映的纪录片来说,表现尚属良好。
转折出现在上映半个多月后,境内一个粉丝数量还算可以的影视自媒体突然发文,声称在芳港一家影院看了这个片子,是“去年华语片的一匹黑马”。
接着,更多的自媒体开始纷纷发文,一方面批判这部影片“有失偏颇”,另一方面又称道“足以令我们反思”。类似春秋笔法,渐渐在网上造势。由于闪烁其词,反而让诸多影迷们心开始痒痒起来。
终于,一家官方背景的媒体发文,痛斥片中不实之处,“无非造谣抹黑的陈词滥调”。
不说还好,说了反而更火。喷子们言之凿凿地带节奏:有种让我们看啊。
舆论阵地的争夺战就此开始。其时机,却颇有讲究,正是M国对夏展开又一轮贸易战之际。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