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哪怕有一线机会,他们都会狠狠的攥住,不可能轻易的放过。
为此,他们可以性命相搏,血染天地玄黄,也要争个子丑寅卯,来个上下高低。
虽然荀少彧知道那一道大道烙印,已经让不知身处何方的吴回氏收回了。但其他人可不知其中的始末,或许是有人知道,却尤自抱着几分不可言说的心思,对于吴回关极为的觊觎。
因此,荀少彧才敕令盘踞诏邑的上阳礼,率着驻守诏邑的一万新卒,急行军赶到吴回关,以交托关隘的内外防务。
让荀少彧心无旁骛的率军南上,抵达渊水战线,无有后顾之忧。
而上阳礼不过两日两夜行程,就能率着一万新卒赶到吴回关,也是出乎了荀少彧的预计。
由此可见,荀少彧肉身成圣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包含着内部。
虽说天下强兵可以日行三千里,但那是顶尖精锐之师,甚至道兵级数才能做到的。一支新卒将兵若无大将镇压,就是日行一二百里,都能称之为军容整肃,率军将领非同一般了。
一旁的上阳朝立身秉正,道:“主君横击蛮乱,居功甚伟却无自矜,上阳礼只是遵从主君将令,这是为人臣的本分,当不得主君赞誉。”
荀少彧看着上阳朝的神色恭谨,道:“上阳公毋需谦逊,上阳礼有着将才干略,吾是看在眼里的,过多的谦逊不是不好,但再多就非是谦慎了。”
“诺!”
上阳朝垂头应着,默然向后退了几步,举止间的恭顺,让荀少彧暗自叹服不已。
“这上阳朝的修道天赋不行,但论起心计城府,韬略兵法上的造诣,怕是几方世界中的谋士毒士,也不及上阳朝一人。”
对于上阳朝的态度变化,荀少彧不置可否,只是心头愈发微妙了。
自从荀少彧武道大成,己身屹立绝巅的那一刻起,上阳朝的态度就愈发的谨慎了。
荀少彧虽非是自微末中崛起,但他的出身地位并未给他带来多少的支持,反而烨庭上下的步步杀机,将他心性磨练的极为敏感。所谓孤僻、雄断、寡欲、薄恩,让他犹如野兽一般一步步吞并弱小,壮大着己身的根基。
但是上阳朝极为清醒的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关键时刻,正在逐步逐步的接近。
如今的荀少彧大势已成,不再是那个初入蔡地的庶子了。暂代上蔡大夫之位,麾下先天大将数十,战将数百、上千之多,三万百战精锐之师在握,已是角逐吕国君位的有力竞争者。作为荀少彧盘踞南蔡之地的功臣,上阳朝全程看着荀少彧的心性蜕变,乃至于愈发老辣的手腕。
而对于荀少彧的心性,上阳朝越是看的通透,就愈发的不敢妄自而为。
先前或许还有一二自矜自持,在荀少彧肉身证圣的那一刹那,已然将上阳朝那几分矜持,给生生的击成粉碎。
荀少彧眸光闪动,沉声道:“让上阳礼上来吧,”
“诺!”
这一员大将伏身而应,甲衣骤然响动,微微扶正佩刀,转身向着关下走去。
不多时,战马喧嚣大起,上阳礼一身黑色甲衣,缓缓登上关隘,面上尚有风尘之色,肃然伏地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