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城中,桀骜不驯的大户,太多了……如果,消失一两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荀少彧平静,道:“文远、明达,不要妇人之仁呐!”
…………
竖日,
江宁县,县府大衙。
一县文武,三班六房主官,分立左右。
荀少彧安坐上位,背后映衬着,一副浴日东海图,上悬明镜高悬匾额。
两侧各立三、四军将,虎背熊腰,腰间挎朴刀,手按着刀柄之上,俱是气势雄壮之辈。
一众武将躬身抱拳,道:“将军!!”
一众典史、主事,亦道:“将军!!”
荀少彧微微颔首,对这一礼,他坦然受之。
能执掌江宁县军政,成为这一支义军之中,有数的核心人物之一,荀少彧亦该有他的气象。
表现出来的,就是能服人,有威严,得人望。
恩威并施,莫过如此!
要知道,义军盘踞丹阳府,亦不过仅仅掌握了丹阳五县,还有三县之地,不在义军手中。
荀少彧能掌一县,除了渠帅元成器的信重,他自身的人格魅力,亦不容小觑。
他道:“诸位,坐吧!”
“喏……”一众文武直起身子,一并稍退两步,正襟危坐在背靠椅上。
荀少彧指尖微扣公案,环视左右,一语直奔主题,道:“昨夜大火,火势之烈,着实罕见。本将在城北大营,尚且都能看到那冲天火光。”
“本将知道,在坐诸位,不乏有夙夜未眠,在城南抢灾救险者。这些,本将都看一一在眼里,记在心里。”
“李清论,你是工房典史,一房主官,昨夜有多少损失,一一报上来吧!”
县衙官吏之中,有典史,司吏,役丁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