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珠帘,李恰看到内次间里李九奶奶正低头拨着算盘,背对李恰坐在李九奶奶对面的李九爷则亲自为她打着扇。
不管经历什么,李九爷总是把李九奶奶放在心尖上,从来不会受任何影响。
李恰看了觉得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也说不上是羡慕他们,还是觉得要离开这里,诸多不舍。
她隔着珠帘看着他们的身影,一时思绪万千,便阻住了脚步。
羡慕是肯定有的,但不舍还是更多吧。
就算没有脑海中那些记忆,只单单说她来到这里的几个月朝夕相处,李恰已经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意。
“等小九出嫁后,你还得准备起然哥儿参加科举的事情,真是辛苦了。”李九爷看到李九奶奶额头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便加快了打扇的速度。
“辛苦倒是不辛苦,只是然哥儿留在都城,就失去了回老家继承祖业的机会,我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李九奶奶依旧拨着算盘,并没有抬头。
“你就听岳丈大人的安排吧。”李九爷继续扇着折扇道。
噼里啪啦拨算盘的声音并没有停止,李恰也没有继续迈步。
只听李九奶奶又道:“然哥儿的事也就罢了,毕竟他从小就没在玉阳生活过。可爹爹硬是要留云姐儿三年,之后才在京中议亲,我怕……”
李九奶奶此时的话,不禁让李恰有些愕然。
若说魏逸然以后不回玉阳了,李恰倒是能够理解魏太医的用意,可为什么不让魏逸云早些议亲呢?
如果说因为自己出嫁,想让魏逸云多陪陪李九奶奶,可也不至于留她三年。
三年之后,魏逸云都十七了,在这个时代已经过了最好的议亲年龄。
而且李九爷和李九奶奶若是怕以后膝下无人,为什么不早早的在族中过继一个儿子,继承衣钵呢?
这其中的意思,她竟真的有些参不透。
“宜娘你想想,岳丈什么时候做出的安排有过不妥?更何况云姐儿的性子哪有我们小九性子持重稳妥,人又长得漂亮!过几年性子稳些了,人也长开了,再议亲于她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
“那倒是。”李九奶奶拨弄着算盘颔首赞同,“我们小九确实持重稳妥,长得漂亮,乃闺中典范。”
李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