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王夫人急急赶来,夏守忠知道是贤德妃的母亲,也忙上前见礼,又将刚才的话说了一遍。王夫人喜极直流眼泪道:“这就好,这就好!”
贾母于是让鸳鸯给夏守忠三人各五十两的上等封,夏守忠等三个太监也没有多停留,转身告辞。
贾母和王夫人此时的欢心是难仪形容的,不消半个时辰,元春有孕的事情就传遍了荣国府和宁国府。
这个从天而降的天大喜讯,把近来惜春出走,迎春流产不知道下落,嫣红突然身死,这些不愉快的事情顿时一扫而光。贾母特意拿出私房钱,让厨下备了三四桌酒席,请两个府里的男丁女眷都一起过来吃酒庆贺。
沉寂了好几个月的贾府,又有了难得的欢笑声。
可是,这样的笑声可以持续多久呢?
却说逃出孙家的迎春和绣橘,此时却还留在德州。
原来,迎春和绣橘坐了四天的船来到德州后,找了一家近渡口的客栈住下。也许小产才几天,又这么匆忙逃了出来,到客栈不久,迎春却病倒了,只感觉腹部疼痛难耐。
绣橘很着急,幸好掌柜是一对年近五十岁的张姓老夫妻,见迎春绣橘是一对姐妹,如今姐姐得病,那老妇人便带了绣橘去帮忙找大夫。
找来的大夫是个厚道人,问了迎春的病因,绣橘只好道:“我姐姐腹疼厉害,原来小产过,可能没有养好,路上奔波好些天,就这样了。”
那大夫道:“若是那样,这病必须静养一段时日,不宜上路颠簸。”于是开了药方,嘱咐绣橘熬着让迎春连服几天试试。
迎春和绣橘于是无奈地就在这个小客栈住下。迎春见那个张掌柜夫妻为人和善,因为常要熬药,张掌柜夫妻每天都会问一下迎春病情,绣橘都一一回答。五六天后,迎春也偶尔下楼,陪张掌柜夫妻说说话。
原来,这对老夫妻有一儿一女。女儿早些年嫁给德州当地一个生意人,后来在京城置了铺子,一家子迁移到京城。张掌柜的儿子张子文,今年二十三岁,娶过一门亲事,但妻子难产而死。因前些天张掌柜的女儿女婿满三十岁,张子文奉父母之命去京城看望姐夫姐姐,还没有回来。
张掌柜夫妇见迎春虽然身子弱,但性子温和说话彬彬有礼,绣橘开朗些,很勤快。虽然是客居,但几天下来,绣橘常很自然热情地帮着张掌柜夫妻做事,那个张大娘十分喜欢。又问迎春绣橘两人准备去哪,绣橘只好说去姑苏投奔姑妈。
那个张大娘探问迎春家人情况,迎春只说自己没有父母,又死了丈夫,再没有其他亲人。又说京城是伤心之地,所以想去南方投奔姑妈和表妹。
张大娘道:“依我看,姑娘还没有去过江南,你纵然有表妹,但只怕也会很快嫁人,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若姑娘身上有些银钱,就这里买个小铺子住下,做点小生意。你们若会做针线,也可以维持你们两个人的生计。这里过往客商很多,要糊口并不难。”
迎春道:“张大娘,不知道这里一个可以住人的小铺子要多少银钱?比如两三间的小宅子也可以。”
张大娘道:“我昨天看对面不远就有一家小铺子,因为店主要急于回老家,只要八百两银子,有三四间。前面是铺子,后面是厨房院子,楼上还有两间房。若你们姐妹两个人,留两间做客栈也足可以度日。”
迎春听得心动。因为确实如张大娘说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在黛玉家里,也不是一辈子的长久之策。若说出家,到底还是有些不舍。
迎春于是对那个张大娘道:“大娘,你能不能带我去看看你说的那个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