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现在还没有决定,还来得及吗?”李延庆有点担忧的问道。
“明天上午截止,若明天上午再不报上去,就由武学来分配,所以今晚俺要做出最后的决定了。”
牛皋说完,目光期待地望着李延庆,他确实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该选哪一条路?
李延庆沉思片刻道:“那你自己想去哪里?”
“俺不知道,不过俺想打仗,最初想选江南那片,那边有方腊造反,可后来俺听说不是去打方腊,而是驻防杭州,俺就没有兴趣了,梁山那边去了也是送死,更没有兴趣。”
李延庆笑道:“按照我的推测,这两年是有三个地方要打仗,我列出来,你自己选择一个,一个是方腊,它们屡剿不灭,朝廷大规模出兵剿灭他们是必然的,另一处是梁山军,我听说梁山已聚兵数万人,势力还在不断增大,靠梁山那块地方养活这么多军队是不可能的,梁山军必然要向外扩张,可一旦他们攻州掠县,朝廷也会面临一场大战。”
这时,喜鹊端了三杯热茶进来,李延庆有些口渴,端起茶杯喝了两口。
“那还有一处呢?”王贵焦急地问道。
“你别急,听我慢慢说就是了。”
李延庆放下茶杯对二人笑道:“还有一处比较绝密,朝廷现在就在备战之中,战场在西北,但具体目标我不能肯定,要么攻打西夏,要么打辽国西京大同府。”
牛皋眼睛一亮,急问道:“这个消息能确定吗?”
“大概七成把握。”
“那俺就去西北军!”
牛皋毫不犹豫道:“俺可不想内战,要打就打党项鞑子和契丹鞑子,这是俺从小的愿望。”
李延庆看了一眼王贵,王贵猛然醒悟,连忙劝说牛皋道:“那老牛跟我一起去太原好了,如果要打西夏和辽国,太原军队绝不会袖手旁观,再说咱们在一起也可以互相照顾,一个人多没劲,我劝你那么久了,你就跟我一起去吧!”
牛皋笑道:“俺不就是想听听老李的意见吗?既然西北要打仗,俺就去太原。”
三人又闲聊的片刻,王贵和牛皋便起身告辞了,李延庆一直送他们出了太学,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他不由有些失落,从小一起长大,最后还是要分手了,不知道他们最后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不管士子们怎么想拖住时间,但时间还是一天天无情地过去,转眼间,宣和元年的科举终于到来。
这是整个大宋为之瞩目的一件大事,大宋以文官立国,几乎所有的名臣宰相都是来自科举,因此科举是大宋人才的试金石,也大宋百官的摇篮,考上科举,也就意味着迟早有一天将成为一国的重臣或者一地之父母官。
八万最优秀的士子为了自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全身心地投入进这场极为残酷的竞争之中。
按照历届录取人数的规律,宋朝科举录取的人数已渐渐稳定下来,每次科举大约录取六百人左右,这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