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如此,也不是一定就保险。
只能通过赵徽的兵力部署,尽可能的分析情况。
“既已确定,吾欲亲往常山。”
现在确定赵徽的位置,袁绍就打算亲自前往常山。
赵徽将兵力调到范阳郡时,袁绍也已经派出大将颜良坐镇常山。
因为没能确定赵徽在哪里,袁绍才一直留在邺城。
赵徽在哪里,袁绍就要在哪里。
如果赵徽全力攻打常山,单靠一个颜良,基本不可能守住。
“主公,赵徽大军已在范阳半月,却从未发动一次袭击,恐怕常山并非他的首要目标。”逢纪道。
田丰道:“赵徽远道来攻,必不可持久,主公只需再派一员大将,闭城紧守三个月,赵徽必然粮草不足,而退兵。”
田丰并不知道赵徽,拥有多少的粮草。
他只是依据冀州的粮草,来估算赵徽手里的粮草。
只是他却不知道,幽州早已不是当初的幽州了。
再田丰眼里,赵徽手中的粮草,是少于袁绍。
而赵徽又是远道来攻,运输粮草时,路上消耗的数量就很大。
在他估算出,只要三个越,赵徽手中的粮草必然告急,就算赵徽再去搜刮粮草,最多也只能坚持半年。
田丰不建议袁绍和赵徽交战,只要守住就行。
但是这并不符合袁绍的性格。
在袁绍看来,他的力量,并不会比赵徽低。
和赵徽之间的战争,至少也是五五开。
如果被一个黄巾军出生的人攻打,他只能防守话,袁绍感觉自己的脸面全没了。
他还有什么威信?
打,必须要打。
而且还要很漂亮的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