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主要还是以务农为主,给别人做事的事情,一个月差不多也就两三次。
樵夫一天砍伐的木柴,能卖个二十到三十钱。
一个两三口的家庭,一天的开销差不多在十到二十钱。
这样的开销,只能保证他们能够吃饱。
每天都在为温饱而奔波。
一个月一百,一年一钱的学费,虽然还是会挡住很多人。
但以赵徽现在的条件,根本不没有那个能力,让所有人都接受教育。
教育是千秋之事,不可能一蹴而成。
赵徽只能慢慢的来改变。
今天改变一点,明天改变一点,终究有一天,所有人都能进入学院。
有上谷郡的学院在前,蓟城学院还在建造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询问了。
第一天入学,来了一千多学生。
当中大多都是只上交了一个月的学费。
虽然上交一年,可以少两百钱。
除了很多人因为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外,还有一部分人虽然可以一次性拿出,但还是想看看学院的效果。
看看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在这里学到知识,能不能在这里改变命运。
第一批几乎都是蓟城的百姓。
入学的学生,也都是十岁以上的小孩。
不管是上谷的学院,还是蓟城的学院,赵徽都没有考虑收那些已经成年的读书人。
学院所教授的知识,和他们之前所学的有很大的区别。
所有的教科书,都是赵徽按照记忆中的知识,新编出来的。
都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但是却很容易学。
主要以数学为主,物理和化学涉及的比较少。
另外语文历史地理,也都有相应的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