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片刻,有太监手捧着装有金刀和黄马褂的托盘进入养心殿。
赐给洪承畴金刀和黄马褂之后,顺治又对洪承畴说:“爱卿去了广东,各地官员见黄马褂如见朕。此金刀可以先斩后奏,若是平南王乃至八旗统领不听令,汝可斩之!”
“臣谢主隆恩!”洪承畴连连磕拜道谢。
等到洪承畴退出之后,顺治躺在病榻上想:若不是朕再启用洪经略,恐怕朕身后,皇额娘和索尼那帮人不会再重用此人了!平定南方贼乱,唯有此人啊!别看索尼鳌拜那些人,在北方平原他们厉害,但是去了南方,不利用骑兵作战,还得利用汉人对付汉人。
早有布木布泰的心腹把顺治夜召洪承畴的事情向她汇报了,对此,皇太后布木布泰只有一句话:“但愿皇儿龙体无恙,随其动也!”
洪承畴回到府中,简单准备了一下,于正月初五,带着随从侍卫,带上圣旨、金刀和黄马褂离开京城。
次日,洪承畴刚刚进入保定府,后面就有快马追来,告诉洪承畴,皇上已经驾崩,并给了洪承畴遗诏一封,让他不必回京,务必尽快赶到广东。
“皇上啊!”洪承畴哭晕在马车上。
王新宇根本就不知道,虽说顺治还是和历史上一样在正月初六死了,但自己这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的翅膀却把年老力衰,快进棺材的洪承畴都给扇到南方来了。
顺治之所以重新起用洪承畴,并把他由五省经略的权力扩大为七省经略,就是因为顺治很清楚,要对付汉人,尤其是南方的汉人,还是必须由汉人来对付。
北人骑马南人行舟,没有汉人的帮忙,擅长骑术的满蒙八旗到了南方河网纵横山林密布的恶劣地形下就是无用武之地。虽有那么多原来明朝降将帮忙,满清在南方还是吃了很多大亏,尤其是李定国和郑成功,给满清制造了太多的麻烦。
顺治重用汉臣,是为了大清的千秋大业,可是他的母亲布木布泰不能理解,那些满人重臣更是不能理解。在布木布泰和满人重臣眼中,顺治性格软弱,受不起一点挫折。顺治重用汉人,就是对满人没信心,也是他软弱的表现。正是因为顺治软弱,才会在清军遭到一点败绩,顺治就打退堂鼓,想要退出北京退回关外。
但其实顺治重用汉臣对满清来说是正确的,若不是一帮死心塌地为满清服务的汉奸,满清根本就不可能统治南方。
因为广东局势恶化,顺治也自知时日不多,所以匆匆忙忙起用了洪承畴,用来对付郑家军。同时还让洪承畴带去了封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督促施琅多造战船,在必要的时候,调遣福建水师去协助广东水师夺回琼州。在福建,就执行黄梧提成的《平海五策》,把所有的沿海居民内迁扩大到三十里,不许汉人在沿海居住;投诚明军兵官散住各府州县,虚靡钱粮,倘有作祟又贻害地方不浅,可将投诚官移往各省分垦荒地等办法。
正月初七,洪承畴还在路上,清廷宫内,皇太后坐在正中间,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满人重臣站立一边,范文程、王熙、陈廷敬、吴应熊、尚之信等汉人大臣站在另外一边。
南方的“乱贼”虽然嚣张,但也比不上天子驾崩的事情来得大。
国不可一日无君,昨日顺治驾崩,只留下一份完全是布木布泰和一干满族大臣给他安排的所谓罪己诏。下一步,皇太子将会继位,新皇要立年号。
皇太子的人选说起来还是汤若望定的,因为玄烨曾经染过天花,顺治临终之前,采纳了汤若望的建议,立三阿哥玄烨为太子。交代了后事之后不久,皇太后还来让顺治下了一份遗诏。该遗诏,说起来更像是罪己诏。之后,顺治就死了。
现在皇太后召集了满汉大臣,商议定年号的事情。
虽说范文程、王熙、陈廷敬等汉人高官也在场,但他们知道,定年号这种大事,轮不上他们插嘴,于是这些汉臣都很知趣的闭上嘴巴装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