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窑变釉,在烧制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无对,窑变无双”、“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等说。
钧瓷的鉴定,首先它的胎质坚固,细腻续密,敲击其声铿锵圆韵悦耳。
意思就是用手敲击起来用一种像是敲击铁器的声音。
只可惜这是隔着展柜,路小乔没法试一试。
其次,北宋时期的钧瓷足部内敛,底上有弦纹,底足会涂上芝麻酱色护胎釉。
路小乔看不到瓷器的底部,不过拍卖行细心的在展柜边上贴着这件瓷器的三百六十度的所有照片。可以看到,瓷器的底部确实是酱色。
再次,就是瓷器的气泡了。
钧瓷釉层肥厚,玉质感强,气泡在放大镜下会显得十分饱满、清晰、明亮 ,近看可见纷纷现于器物釉色之中的“珍珠泪痕”。并且宋代的钧窑有紫口铁足的特征,到元代的钧窑是没有的。
最最最重要的钧窑的特征,就是所谓的“蚯蚓走泥纹”。
很多非鉴定圈的人有时候会奇怪,都说钧瓷有蚯蚓走泥纹,那到底所谓的蚯蚓走泥纹,是长什么样的呢?
其实,“蚯蚓走泥纹”的产生原因,来自于钧窑施的釉色的问题。加入了铜最为着色剂,在经过高温加热的时候,釉层上漂着浅色的浮釉,釉层下都是深色的。
深色的釉色上又带了一层浅色釉,恰似 蚯蚓在稀泥上爬过的痕迹。就叫做“蚯蚓走泥纹”。
在宋代,据说只有“御窑”烧制出的钧瓷有“蚯蚓走泥纹” 。
路小乔眼前的这一件北宋官窑玫瑰紫的钧瓷,很漂亮!
路小乔拿着放大镜把它仔仔细细的观察了一遍,从旁边的走过的人眼里,就是眼前的这个花国女孩子,似乎在为这一件美丽的花国瓷器痴迷。
但是实际上,在看到它的第一眼的时候,路小乔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不对!
她感觉到,这瓷器有哪里不太对头!
路小乔当即就开启了左眼异能,果然,眼前这件拍卖会的“大头”一丝光晕都没有。
路小乔一瞬间就意识到了,大师兄为什么会带着他们来到这里。
眼前的这件钧瓷太真了,真的路小乔几乎都看不出来什么问题。
出了蚯蚓走泥纹有些似是而非之外,其他的都是些可有可无的小问题。
这一件……也是朱大先生的手笔吗?!他怎么会进步的如此之快?!
路小乔的脸几乎要贴到玻璃展柜上了,真想把瓷器拿出来找到那个“朱”字印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