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承渊摆了摆手,从旁边拿起一本治水之策。手指在其中一页上点了点,抬头看了严威一眼。
严威不急不缓的将案例念完,随后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我以为这一案例……”
郁承渊时不时的开口补充两句。他的声音也不似在丞相府那般毫无遮掩,比起往日要显得粗犷、低沉许多,更为适合他此时士兵的形象。
两人一来一往,在车厢外的人耳中,他们的确是讨论治水之策。不过严威却清楚,这不是在讨论,而是郁承渊在考效他。
严威倒也不惧,颇为流畅的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略带期待的视线看向郁承渊。此时他可不怕自己犯错,在到达江南之前被郁承渊察觉到不足,得到帝王的提点反倒是他的幸事。
郁承渊的神态也从最开始的眉头微皱变成时不时点头。
严威第一次经手这类事故,的确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他不经意忽略掉的地方,倒也不算是致命的错处。没有他的提点,到江南他说不定也能发现。
最让郁承渊满意的是,只要他提点一句,严威便能很快的融会贯通,之后的案例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从京师到江南日夜兼程也要十余日,他有的是时间考效和提点。到时也就能放心将赈灾之事交给严威,去探查别的消息。
这样的想法出现,郁承渊便越发上心。听着严威的阐述,时不时的点头。
马车上这幅君臣尽欢的景象并没有维持多久,便被打破。
“大人,前面有人拦路!”车夫小心的将车门推出一个狭小的缝隙,让声音更清晰的传入车厢。
郁承渊眉头一皱。
严威忙道,“我等去江南赈灾,每一刻都关乎百姓性命,谁人敢冒大不韪,拦下我们的车架?!”
“下官几经询问,那人也不开口。只说让严大人亲至,与他见上一面。”车夫小心翼翼的开口,还忍不住强调了一句。“听这人口气想必官职不低。”
郁承渊面上浮现出了两分冷意,车队才刚刚出了京师,便敢拦截。不只是官位不低,胆子也着实不小,真以为出了京师他就不会知道?他也想知道这位官职不低的大人是何方人士。
“大人去看看吧?”郁承渊的语调像是询问,表情却是冷漠的很。
严威听到‘大人’二字,连忙向着郁承渊弯腰施礼。
调整了一下自身情绪,方才开口。“车队有要务在身耽误不得,你们驾马车先行一步,我随后便赶到。”
严威乃武将出身,他的武学修为自是不错。因消耗问题无法用内力长途跋涉,追一个先行一会儿的车队不会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