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做了。”
“啊?真的?”
“当然!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我的样枪即将做完,配属的特殊子弹也将制造一批。我今天见到您真是一件好事,这样当我进行射击实验,您就作为军方的见证人,如何?”
“好啊!”激动的伊万诺夫干脆站起身,“我将立刻写一份电报稿向上级汇报此事。将军,您确定几天之后样枪一定成功?”
“当然,我从不令他人失望。”
……
对于杨明志,夜里又认识了一个姓伊万诺夫的家伙。和这个人接洽,使得自己未来的工作又将省去许多麻烦。
毕竟自己在自家设计局搞东西,到现在暂时连配属工厂都没有。因为834厂和835厂还未建成,驻厂军代表也没有配属。那么这段时间新式武器研发完毕,就只有通过曲折的渠道向上级反映。
现在,有了这个伊万诺夫牵线搭桥,自己应该西伯利亚军区的司令员互打电话。
对了!这个军区的司令员是谁?应该是个名人吧?
杨明志对苏联的西伯利亚军区非常陌生,就像他对整个西伯利亚都很陌生。他只知道,这里的气候恶劣,冬季漫长而寒冷。如果保暖得当,居住倒是没什么大障碍。
就是这样的恶劣条件,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将对抗恶劣环境的劲头,用来对付侵略者。
当德军在夏至之日发起进攻,不久,西伯利亚军区立刻组建第24集团军,并参与到对莫斯科的增援。
大量新组建的步兵师完成训练,这些整编师已经排着队,前往斯大林格勒方向。
人们总是记得在战争第一线奋战的人们,却鲜有关心基层士兵的来源。
苏联1942年的西伯利亚军区是一个庞然大物,它东部方向与之接壤的就是远东军区,而它的南方,就是中国。
军区的管辖范围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只是区域内有着大片的寒带原始森林,可能几十公里不见一个活人。超过九成的居民是居住在铁路、公路附近,只有一些北亚固有的土著居民,诸如叶尼塞人等等住在偏僻之地。
联盟已经到了危急时刻,当局可是不管各类居民是否乐意,凡是符合征兵标准的男子,无论民族属性政治信仰,全部被征兵。所以,一些人为了逃避征兵,干脆冒死钻进西伯利亚茫茫针叶林,隐藏在白雪与冻土中,手握着猎枪警惕**而非德国人。
逃脱兵役的人毕竟少数,绝大多数被征召的年轻人,他们只知道当兵是自己的义务,却不知这场战争的凶险。他们缺乏对现代战争的了解,但他们绝不是懦夫。
这些来自遥远西伯利亚的各民族年轻人,他们各具特色的面孔最终将出现在保卢斯和他的三十万溃兵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