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在,马铃薯作为极其重要的战时军粮,绝大部分运到前线了。
国营商店依旧在贩售,但价格之高令人望而却步。一公斤可以涨到40卢布,没有家庭为了吃一顿饱饭,把一个月的工资都拿出来。
什么叫吃饱?吃得半饱就是饱,吃了些东西感觉不那么饿了,就是饱了。
但饥荒是不存在的,城市居民几乎都在啃土豆,所有的工厂工人,他们和家属的一日三餐都靠粮票获得,国家只是提供的粮食是糊口的程度。依据工作强度,只有那些最卖力的工作者方可吃饱饭。
的确,苏联必须拼命压榨工人的劳动价值,也只有如此,苏联才能赢得战争。
没有多少人为之抱怨,因为几乎每一户家庭都出了人当兵打仗,儿子、丈夫战死沙场,活着的人不会抱怨自己的国家,只有对敌人与战争罪魁祸首的愤怒。
车队又经过了一个检查站,再穿越一片小树林,整个世界豁然开朗。
波多利斯克城内没有特别高的建筑,然到处浓烟滚滚,工厂正在拼命生产呢!
杨明志好奇的问大尉:“这座城市依旧人口众多吗?我还以为工业都转移到后方了。”
“还有三十多万人在拼命工作!许多工厂难以牵走,还有数十万人不愿后撤。他们冒着敌人空袭的风险一直在拼命工作!”
“他们真的很伟大。”
“我替他们谢谢您的赞誉,将军同志。接下来我们直接去步兵学校的食堂。”
杨明志对拉林大尉的过去一无所知,他估摸着以后自己和他也不会再有什么交集。车子开入了据说是步兵学校的地方,通过了宽大的大门,其内部还真有学校的模样,倒是一些倒塌的建筑增添了极大的不和谐。杨明志敏锐的意识到,这地方曾遭遇敌人轰炸,他通过一个锈迹斑斑的足球门铁框,意识到那片满是弹坑的空地居然是足球场。
“将军同志,这里其实就是步兵学院。战争爆发前我来过这里多次,我对这里很了解。待会儿我们去吃饭,顺便上个厕所。”
“好吧,大尉同志。我现在觉得,似乎您曾在这里上学?”
“不!我们内务部在这所学校留有派驻员,我曾到这里交流工作。不得不说,这里的食堂炖的汤很不错,希望还能喝到美味的汤。”
杨明志已经12个小时没吃饭,他饥肠辘辘,就算大厨手艺欠佳,只要是煮熟的浓汤他毫不介意盐放多方少。
步兵学院旧址目前是城市驻军的一个营地,有两个步兵营驻扎于此。他们早早在食堂吃过早餐,但食堂的烤炉依旧繁忙。
学校食堂有着整个城市最大的食堂,自然而然他们承担起给多个工厂供应食品的任务。他们给工厂输送面包、烤土豆,获得卢布报酬。他们实际一直对外销售,只不过对于用完了饭票的士兵,要解馋就必须自掏腰包用津贴去买,价格也高得惊人。
卢布什么的拉林大尉已经无所谓了。
车队停在食堂大舍门口,一些路过的士兵眼睁睁的看着一群内务部士兵下了车,没有人敢招惹内务部的家伙们,瞬间食堂门口空荡荡得就只剩下拉林大尉一行人。
此时的杨明志把勋章全部揣进兜里,身上也披上一件内务部的制式大衣。他拉着妻子下了车,只见一样站在水泥地的娜塔莎和科斯佳,显然他们夜里睡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