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半个中原兵团加上解烦军,都在幽州,柳毅龟缩不出,孙策正好觉得人多了。
和岳飞一商议,背嵬军留在幽州,在和东北军交接之前,就驻扎在此,而孙策和薛仁贵带兵东进,向国内城进发。
想来不仅是周瑜没收到公孙氏危在旦夕的消息,就连高句丽也不知道这件事,毕竟事发实在过于突然。
襄平距离国内没有多远,沿着大梁水一直往东走,直至尽头,就可以眺望到盐难水(浑江),这里的风景那是相当优美,特别是在这个时节,山清水秀的,让孙策不由喝阻大军,在此修整一日。
水畔之北有一座高句丽的城池,名字非常奇怪,有点像回族人取的名字,叫纥升骨城。
高句丽在此驻有一军,人数不多,仅五百人,城池修建得非常高,而且顶上还有一座烽火台,看来要想不惊动高句丽边防军,直扑国内城,不想个法子是很难达成的。
纥升骨城是高句丽的发祥地,是一座山城,而山的名字叫做五女山,城池依山势而建,呈不规则的楔型,分山腰的外城和山顶的内城两部分,东、西、北三面都是百尺峭壁,南面则是险峻的陡坡,地形易守难攻。
故而强攻显然不可取,只城内的五百高句丽士卒,就足够孙策喝一壶。
“从这里攻上去,过于凶险,末将认为不可取”
“难道选南面?虽然地形上安全很多,但只要有百人把守,可攻上去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夜晚,作为特种战斗编队的解烦狼军和鹤军将军,孙河、黄叙,和孙策正研究着怎么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攻下纥升骨。
“南面固然也不能选,末将提议选北面”
孙河的提议,让孙策倒吸了口凉气,北面可是三面之中,最险峻,最陡峭的一面,仅远远的看上去,就知道着力点非常少。
“诚然北面看上去非常危险,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最佳的选择,只需要一个人攀登上去,拴好麻绳,其余人即可借绳索上去,如此周而复始,不到一个时辰,要上去三千人不是难题”
孙河的意思孙策明白了,尽管北面凶险,但却是三处中,山势最低的,目测不到400米,备好绳索,只要有一个人上去,那接下来利用绳索之便,效率就会成几何倍增长。
至于东西两侧,这山势少说也有600米,随着海拔的升高,攀登危险俱增不说,绳索的配备也是个大问题。
…
渊盖苏文这几日和征东军打得那是一个胶着,双方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偏偏还就拿征东军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