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庄作为沈绥的傧相,才思敏捷,竟是抢在李白这个大诗人之前,张口就来:“昔年将去玉京游,雪刀明断沈北斗。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第一关过,张九章呵呵一笑,让开身子,迎沈绥入门,沈绥递上一对活雁,张九章亲手接过,随后才给下人。之后,一行人并做一股,向张若菡的闺房而去。一路上沈绥脚步匆匆,诸位傧相,包括张家人,都快跟不上了。众人暗笑,新郎倌可真着急。
眨眼至张若菡的闺院门外,门口却又多出三位“门神”。原来是张若菡的两位堂姐回门了,并上二婶王氏,三女挡在门口,气势汹汹。
沈绥揖礼,却被大堂姐劈头盖脸喝道:
“新姑爷,催妆诗唱来。”
这次,李白摇头晃脑开口了: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作好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哈哈哈……”傧相们纷纷笑起来,就连看守闺门的三位娘子都面露笑意,好一个“留着双眉待画人。”这可是相如文君,画眉恩爱啊。
催妆诗成,却见闺门开了一道缝,无涯鬼头鬼脑地探出身来,在二堂姐耳畔嘀咕了一句。二堂姐掩唇一笑,然后正色,看着沈绥道:
“我家三娘道,她要听新郎倌作一首催妆诗,不然不出来。”
不愧是曲江三娘子,真是出其不意。
沈绥笑了笑,急思片刻,音色清朗,张口吟道: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韶台近镜台。
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好!”傧相们纷纷鼓掌叫好,到底是新郎倌,这诗就是为新娘量身打造的,真是何处不深情?“韶台”暗合曲江张家,曲江就在韶州。“镜台”则指的是夫妻闺房梳妆的镜台。
第二首催妆诗成,闺门再开一道小缝,无涯又探出身来,嘀咕了一句,便听王氏笑道:
“新娘已至门口,再来一首,便出门。”
傧相们一听不干了,纷纷起哄:
“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一面高呼,一面鼓掌相和。
三位“门神”横眉冷对,沈绥忙息事宁人,回过身来,再来一首:
“北府迎尘南郡来,莫将芳意更迟回,
虽言天上光阴别,且被人间更漏催。
烟树迥垂连蒂杏,采童交捧合欢杯。
吹萧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峨下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