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炉中的六条烤鱼完成,分别做辣的和不辣两种浇汁完毕后,赵寒烟又从两种口味的烤鱼里分别舀了两勺汤浇在鲜菇肥牛上。带着烤鱼香味微微沸腾的汤汁在浇盖于薄肥牛卷的刹那,立刻就让红白相间的肥牛变了颜色,烫得半熟。
而在上菜的过程中,温热的汤汁会继续捂熟肥牛,等这道菜端到桌上的时候,肥牛就熟得刚刚好,半点不老,半点不柴,口感异常鲜嫩还有嚼劲儿。继续咬下去,内里带着些许酱香的笋丝和爽滑的蘑菇就在口中翻腾,笋丝清脆有咬头,蘑菇盖滑嫩,蘑菇腿儿劲道,可谓是各种口感俱全,再配上味道同样绝美的烤鱼,让人根本就放不下筷。
为案子发愁或跑腿一整天的包拯、展昭等人,因吃饭时的专注享受,一身疲惫终于得到了舒缓。不管是脑子还是身体,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之后,再想案子的时候更有精神和力气了。
王朝满足拍拍自己的肚子,“这段时间怪案子真不少,最大的安慰就是咱们开封府来了个令人叫绝的小厨子。人好看,饭菜好吃,美味到我每次吃她的饭都想大叫三声。”
“我想哭。”马汉道。
“为何想哭?”这饭后闲聊的片刻,包拯本来只想在旁静听就是了,结果马汉的话立刻勾起他的好奇之心。
“赵小兄弟做饭的味道,让我想起了我已故的祖母,她做饭就特别好吃,而且小时候可疼我了。”马汉嘴角含笑地回忆着。
包拯自然明白马汉这种思念已故长辈的心情。今天赵虎和张龙不在,安静了些,包拯便看向展昭,问他感觉如何。
“好。”展昭补充解释道,“找不到比这个字更好的形容了。”
公孙策和包拯都笑起来。
随后展昭就带着王朝马汉告退,继续为查案奔波。
公孙策则继续和包拯聊前话:“看来大家都很满意这位新来的小厨子。”
包拯点点头,“诚如先生开始所言那般,赵小兄弟非俗。”
“学生也算有些阅历,当初见她第一眼时就知如此,大人慧眼如炬,必定比学生更早看出来了。”公孙策谦虚道。
“确实是你识人在先,我在后。”包拯微微笑着,“不过这等非俗之人,便犹鹤立鸡群,多数时候好辨。比如我当年见展护卫,再比如而今见白玉堂。”
“白玉堂一身好功夫,聪慧机敏,且有侠义之心,若能为开封府所用,必定如展护卫一样是难得的人才,只是这白玉堂性子倨傲,做事十分随性,不爱遵循章法。江湖气重了些,怕是很难屈就于官门之下。”公孙策分析道。
“你说的不错,”包拯认同,嘴角却洋溢着几分笃定的笑容,“但你发现没,这位锦毛鼠兄弟似乎很喜欢咱们开封府的小厨子,在吃上颇为执着。”
公孙策恍然大悟,佩服包拯慧眼,表示自己以后还是要多向大人学习识人用人之道。
“你回头得空和赵小兄弟商量一二,让他帮我们一起收服了这只‘侠义鼠’。”包拯嘱咐道。
公孙策转即忙拱手领命,想想也不必等了,择日不如撞日,就趁现在去和赵寒烟讲明。
赵寒烟刚和秀珠、春来等人用了晚饭,见公孙策到了,忙请他在梧桐树下桌边落座,一盏红灯就挂在弯斜的树枝之上,夏虫脆鸣,弦月如钩,偶来一阵微风晃动红灯,令灯下人影子晃动。
赵寒烟点了去驱蚊香放在桌上,又给公孙策上了凉茶,在公孙策力邀之下,才坐了下来,听公孙策开门见山的讲明了他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