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他的长子也会帮忙带带。
他的私塾学生不多,分班却算不少,每个班都有一个先生带着,因而,学生读书情况,也能及时仔细地跟进。
学生成绩自然也能起来,继而令郑家私塾也成为教学质量过硬的私塾,扬名于县城。
只不过地处城西,收学生也有资质要求,并不是给钱就收的营生。
叶家一送就是三个,虽然有个刚过了启蒙界限的孩子,但郑先生还是只按普通班来收,还给少收了五两银子。
这可不是小数目了。
但叶重信却没推辞,因为人家先生让了利,这是人情,若推辞,实则是让先生难堪。
他送上了一篮子登门礼,当场付了四十两银子,郑夫人什么也没说,笑呵呵地收下了。
“既然来了,就让他们过来这边,先适应一下这里的读书情况,下午就得正式上课了。”
郑先生笑着开口,这时儿媳妇泡了茶过来,叶重信接过喝了两口,便起身回去叫小的们背了书箱过来。
他走后,郑夫人才在二儿子的催促下,将篮子打开,郑先生却并不喝斥他们的无礼,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便又回去上课了。
“这是?”盖子一打开,郑夫人和二儿子、大媳妇皆是一愣。
“不会是在糕点铺子买的吧?”二儿子拿起一块红豆糕看了看,诧异地道。
“回头我问问去,若是糕点铺子买的,可花钱了。”郑夫人便道。
不过也不好再退回去了,再说刚才便宜了五两银子,吃一篮子点心,也吃得的。
于是这事儿就搁下了,很快叶青喜便领着叶子晨和铭儿走进来。
他们来送过货,又是认识的人,到也没有怯场,见了每一个人都行礼打招呼。
大媳妇便笑了起来:“娘啊,何必去问,这不是现成的人来了吗。”
郑夫人也笑了起来,便问叶青喜他们,叶青喜如实答了。
“原来是今年要做的买卖,那就好,我们先尝尝。”郑夫人便笑道,拿了块水晶酥饼先咬了一口。
听见他们说话,郑先生便走出来,带着三个孩子去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