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道:“江南权贵大户,战后可以北迁填以充河南府,何苦多行杀戮呢?且孙氏开发江南有方,至少在孙权昏庸之前百姓还是爱戴孙氏的。如果用法太过残酷,恐激起江南百姓不满,他日必生祸端。这岂不是殿下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最后这句话挠到了李丕的痒痒肉上,他哈哈大笑,对郭淮道:“怪不得父皇如此信赖将军,果然是深谋远虑啊。也好,只要孙权肯归降,我一定大度容他。”
郭淮得到这句话后就开始与城中进行谈判。
此刻孙权也只剩下一座石头城了,内中空虚,没有筹码再做抵抗,在孙和的一力主张下很快与卫军达成了协议:参照当年的成都模式来解决江南问题。
李丕八百里加急奏请李轨示下。
李轨在大朝会上把事情提出来,要群臣商议。
众人皆以为江南不比当年的成都。
当年成都,张郃犯险进兵,顿兵坚城之下,姜维、魏延率蜀军主力扼守剑门关,张辽主力迟迟不能入蜀,胜负之数存在诸多变化,所以受降的条件可以给的优厚些。
而今孙权已是穷途末路,孤城一座,怎么打都能打的下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条件给的太优厚,对国家财政是一种重大负担,且孙吴权贵太多太滥将来也不好管治。
群议强攻建业城,血洗江南。
李轨遍视左右,只见人人激愤,个个慷慨激昂,那架势随便哪个只要一声令下都能捋起袖子上阵干一仗似的。
于是不由得冷笑一声,心里暗想都知道江南有些东西,都想据为己有,如果这个时候接受孙权的投诚,他们就不好从中做手脚捞取好处了,所以打下去对他们有利,但于国家的元气却是巨大的伤害,打来打去,打的都是自己的****罐罐啊。
于是愤然而起,怒斥众臣道:“王师吊民伐罪,江南百姓箪食壶浆跪道以迎,此皆心附朝廷的忠贞良民,同是大卫子民,同是大卫江山,打来打去,伤的是国家利益,损的是民族元气。朕意已决,接受孙权称臣,年底前结束江南战事,解民于倒悬。”
说罢拂袖而去。
众人见李轨发怒,不敢多嘴,齐呼万岁万万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