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看过很多文章,荀彧是炎刘正统的维护者,因对篡汉的曹操极度失望才最终导致二人分道扬镳,荀彧辛苦一生却未得到什么好下场。
荀彧出身地方大族,李轨一直担心他会反对自己重用寒门出身的书生官吏。
所以他明知荀彧擅长搞人事,却故意晾着他不用。
却没想到荀彧居然会这样霍达。
一个人能跳出本阶层的利益圈圈,以下苍生为念,这样的人才配称作是国师。
这份传的沸沸扬扬的名单,最后无疾而终,李轨治理地方仍然是寒门、豪门并用,惟才惟德。
因为买粮的事,李轨跟袁绍缓和了矛盾,这让吕布心里很不痛快。
颍川太守荀攸向李轨密报,吕布在边界集结重兵,恐对颍川不利。
李轨也接到了吕布异动的报告,不过不是针对颍川,而是针对沛国。
陶谦扛不住袁绍残部的压迫,向刘备求救,刘备出兵北海国,但战事不利,深陷其中无法脱身。
吕布看到了机会,准备“收复”沛国。
本来嘛,沛国就是豫州的,豫州的州治谯县就在沛国境内,刘备霸占着沛国,搞的吕布连衙门都没地方安放,这怎么行呢。
所以李轨判断吕布的真实目的是打沛国,抄刘备的老底。
但荀攸的情报也没有错,吕布这叫声东击西意在迷惑刘备。
按这伎俩不算高明,却为何把荀攸唬住了呢。
李轨就此事询问郭嘉,郭嘉淡淡一笑:“闻听丞相有句诗‘不识邙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织。公达身为郡守,目光也就只能盯着身边了。”
李轨呵呵一笑,立即下令召还荀攸,让他在府中任参议。
吕布要打刘备,这很好嘛,两强相争必有一伤,等他两败俱伤时,便是自己坐收渔利时,让他们打,鼓励他们打,他们不打也得撺掇着他们去打。
李轨拜庞德为将军,授颍川太守,率拱辰军八千进驻颍川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