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据点和主据点中间部分则免费提供给壮丁家眷居住,由军队提供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譬如饮用水。
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难民们越聚越多,遂成一处城镇。
直到此时,众人才明白李轨的用意,无论什么时候人都是最可宝贵的资源,有了人才有一切。众人齐夸李轨深谋远虑,乃千古罕见之奇才。
李轨只是淡淡一笑,相对后世强二线城市为抢夺人才使出的种种手段,自己这点微末伎俩完全不值一嗮。
到这年秋季,军事工事竣工,聚集在野狐岭下的上万流民非但没有因此减少,反而越聚越多,很快就突破了两千户,一万五千人。
李轨带着他们兴修水利、开荒种地,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
他的这些胆大妄为的动作很快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流言蜚语飘到了广阳太守刘卫和刺史郭勋的耳朵里,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渺去无踪。
刘卫知道李轨是郭勋的爱将,当然不会因为这些小事挂心,而郭勋却密切关注着李轨的一举一动,他在审视李轨,看看他究竟要做什么。
他亲眼见证了野狐岭的崛起,这样的手段和魄力岂是一般武夫所能具备的?
这样的一个人可不就是他苦苦寻觅的衣钵传人?
于是便召李轨回城述职。
郭勋劈头盖脸地问:“野狐岭现在居然比昌平县城的人口还多,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李轨道:“这意味着幽州的北面又多了一处据点,幽州的防务更加巩固。”
郭勋道:“但有人说你图谋不轨,你怎么解释?”
李轨道:“河北局势方稳,流民尚多,若不及早安置,早晚必成祸患。整修武备,又苦又累报酬又低,他们都愿意去做,证明他们确实已无退路,这样的人正处在造反的边缘,处置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祸端,与其逼他们造反,然后镇压,何不预先给他们一条生路,防患于未然。”
郭勋哼道:“你说的好听,想骗老夫也难!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究竟打的什么主意,打量我真不知道吗?”
李轨大惊,心道:果然姜是老的辣,这么快就看穿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