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也有道理嚯!
且先不说当年谁对谁错,如今恒阳乃是他们的领地,该急的也是他们才对吧!
若是他们率先设坛作法,那在世人眼里,就会认为是蜀国心虚,甚至会认为当年屠城全是蜀国一国所为。
想必吴国现在对恒阳的乱象也是着急,但是谁先谁后这很重要。
蜀帝大手一挥,威严命令道:“行了,此事就先搁一搁吧,先看看吴国什么态度再说。下发公文至各地官员,各军军营,严加管束,稳定民心和军心。若是闹出点什么乱子来,朕拿他们的领头是问。”
“陛下圣明。”
“退朝。”
一早上的压抑,终于在这两个字说出后,一哄而散。
于是乎,文臣武将在看到明亮的暖阳之后,仿佛刚才在朝殿上的压抑并没发生过一般,言笑着“今儿这天不错,一会去徐进茶楼喝杯茶”,或者“我家那宝贝早就瞥得慌了,也该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了”云云。
尤尚书在走在皇宫的路上时,听着周身的这些声音,无奈的摇摇头。
恒阳之事后,这些大臣还有心思喝茶骑马?
也是,他们一直觉得蜀国无所不能,膨胀得不知天高地厚了。
“恒阳之事,对我们来说也不算太坏。”旁边啟囸道。
尤尚书点头,“至少下个月陛下大寿,鄂王是回不来的。”
恒阳屠城,天下人皆知。他要是在这个档口上回来,岂不更加惹人非议。
啟囸阴沉沉道:“这两年咱们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可他就像只打不死的蟑螂一样,顽强的跟我们对抗。两年过去了,他在漠北已经扎了根,更难对付了。”
“其实我当初就不太赞成让他离开太安,这脱了笼的老虎,就更难对付了。”
“岳父大人,”啟囸不耐烦道,“你怎么又来了。”
尤尚书忙讨罪,“是臣失言了。”
啟囸微微不悦道:“事情已然这样,咱们应该想的是怎么解决,而不是抱怨。”
说是这么说,可他也有点后悔当初听了君悦的建议了。
他啟囸是厉害,但也仅限于在太安城厉害而已。而啟麟是行军打仗之人,野外生存能力比他不知要强多少倍。啟麟出了太安,正是金蝉脱壳,另起炉灶,组建势力,正中他下怀。
事后他才明白,当初抱着那堆卷宗走上朝堂,得罪满朝文武,不过是啟麟为自己离开太安而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不过,离开也有离开的好处,至少太安永远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