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帝国支撑者> 第八百七十二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七十二章(3 / 4)

“我的意思是,其实,李士实根本就是属于另一股势力,而且是与弥勒会同气连枝的势力,不然,这些猜测就不成立。”陆明远也不藏着掖着,开口道。

此话怎讲?众人心中齐齐问出一句。

“石大人,你说,现在京师之中是否来了几股新的势力?”陆明远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是向石文义问道。

啊!石文义没有料到陆明远居然在此关头截住话茬向他问话,一时有些呆滞。

“石大哥,你说说,现在京师之中是否来了新的势力?”明中信补充问道。

石文义恍过神来,眉头一皱,沉声道,“这些时日,京师确实热闹,除了你与王大人回京之外,其实,南疆也频频派来了使者,或者说是一些刺探朝廷口风、担心受到牵连之人的代表。”

“还有就是,南疆的一些蕃王也纷纷进京,向陛下提出了一些要求,当然他们的理由是助朝廷平乱,今后再行助朝廷安定南疆。”

“再有就是那些平乱有功的官员们向朝廷送捷报,也可以说是来邀功请赏的。除了这几类,也就没有什么势力了!”石文义收尾道。

“这样啊!”陆明远缓缓言道,但他的眼神却是迷了起来。

作为熟知他习惯的福伯与刘大夏,眼中泛光,齐齐望着他,等候他的下一步指示。

明中信却是另有思绪,根本就游离于场外,并不关心这些。

明有仁却是只是关心明中信,其他,对他还说没什么意义。

“石大人,你说,蕃王们前来有什么要求?”突然,陆明远开口了。

石文义连忙回道,“回陆先生,那些蕃王除了要求一些兵权之外,还要求有些物资供应,更甚者,还要求恢复旧时编制,将护卫恢复!”

护卫恢复?这话一出口,刘大夏倒吸一口凉气,眼中闪烁着莫明的光芒,望向了陆明远。

陆明远却是皱着眉头看向石文义,“石大人,这恢复护卫之事乃是何人所提?”

“宁王!”石文义回道。

宁王?陆明远瞬间恢复沉思状。

而旁边的刘大夏却是面色骤变,却也不再言语。

石文义一想,哦,明白了,这些人乃是想到了之前之事,也就是初代宁王之事。

明初藩王的权利是很大的,明太祖朱元璋将他的儿子们封建在边境要镇,是为国之藩篱。第一代宁王朱权三护卫是带甲十万,还有精锐的蒙古雇佣军,是后来成祖靖难的主力之一。至于削藩实在建文帝时开始的,因为藩王们实力都很强大,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谋划下开始削藩,最后导致的成祖起兵靖难。而成祖登基后,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将实力强大的边塞诸王迁往内地,削减护卫。比如宁王的封地就从大宁迁到江西,一卫只留三千人。

从高祖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重重。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为谋得大宁诸军的助战,用计挟制宁王朱权,使大宁边军俱听其指挥,朱棣还哄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燕王即皇帝位后,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绝,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而生。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宫殿及派岁禄于进府县,奏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被时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王宫人,逼内官熊璧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