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帝国支撑者> 第九百五十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五十五章(2 / 4)

“真是处心积虑啊!”刘健轻叹一声,“不过,为何那李士实也附庸其后呢?”

李士实?众人一惊。提起这人,他们可是了解的。

“李士实,字若虚,南昌人,一作丰城(今江西丰城)人。成化二年(一四六六)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出任按察副使提学浙江。弘治五年(1492)十月以右都御史巡抚郧阳。弘治六年十一月召还理南京都察院事。”牟斌又翻一页,念道。

此人官运并不差,为何要附庸宁王之后呢?这点大家甚是不解。

而且,大家也是不解,这宁王朱宸濠不过是被弘治训斥几句,责令其回蕃地而已,为何要谋反呢?

当然,这里面有些明眼人,也知晓事情的始末。

话说当年,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请来了宁王朱权相助。

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地为宁国(今内蒙古宁城)。1391年,年仅十三岁的朱权就已经就藩于宁城,这位藩王实力并不亚于朱棣,传说他麾下的朵颜三卫更是骁勇善战。两年后,朱权前往藩地大宁。大宁地处喜峰口外,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一大镇。朱权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朱权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著称。

当年九月,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燕王前往营救。吴高退兵,朱棣于是从刘家口抄小路直趋大宁,诈称是因为穷蹙前来求救。

朱权邀请朱棣一人骑马入城,朱棣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诉说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朱棣居住数日,朱权都诚恳相待,全无防备之心。北平精税部队则埋伏城外,官兵也渐渐入城,暗中勾结三卫部长及诸守军。朱棣这才告辞离去,朱权到郊外为其饯行,伏兵趁机而起,将朱权拥往前行。三卫弓广骑及诸守军,一呼云集。守将朱鉴抵挡不住,力战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随入松亭关,回到北平,大宁成了一座空城。朱权进入燕军之后,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虽然善谋的朱权在靖难之役时想要选择隔岸观火,但却还是被朱棣裹挟来帮助其成就大业。

然而,功成之后,朱棣却没有履行诺言,与之平分天下。反而于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朱棣亲自写诗送行,命朱权以布政司为宫邸,建筑规模毫无变更。

由此,种下了祸患。历代宁王皆是心有不甘,自认为应该与大明分治天下,拥其半壁江山,而朱棣子孙也是时刻防备着宁王叛乱,好在,直到宁王朱宸濠之前,大家相安无事。但这段公案却一直在人们心中流传。如今宁王叛乱,也算是早有预料之事。

但谁也没想到,朱宸濠居然选择了这样一个时机!

“诸位,现在不是深究叛乱原因的时候,咱们得立刻派兵前往平乱!”李东阳一皱眉,沉声道。

刘健点点头,认可他所言,但却沉声补充提醒道,“陛下,平乱顾然重要,但也得小心南疆的弥勒会余孽死灰复燃,从中鱼利!”

弘治点点头,“刘卿所言极是!”

“战报中言道,宁王回到南昌之后,立刻举行宴会,邀请南贑巡抚以及江西布政使,在宴会之上杀害了南贑巡抚以及布政使,并且将他们的人头挂到城头示众,接管了南昌巡抚衙门以及所有防务,随即江西境内纷纷叛乱,整个江西皆随同谋反,情况无限恶化。而整个江西境内,无数的百姓纷纷携家带口,准备逃离江西这个是非之地,令整个江西更加的混乱不堪。”

“对了,此战报何人所报?怎会如此详细?”突然,谢迁问道。

“此战报乃是吉安推官伍文定所报,因其变故突来,故他做了两份战报,一份送往南京兵部,一份送来了京师。军情紧急,战报中言明,不敢怠慢,故此才越级八百里加急送来京师。”刘健解释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