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机会,鲁子善又将明中信如何诗词会友的情形再行讲来。
明中信的遭遇如同故事一般,际遇离奇之极,应对出乎意料,情节跌宕起伏,令李老与李兆先为之唏嘘。
看来,这明中信一路走来,确实辛苦!
但这小子确实有才,居然想到如此办法渡过险关,要知道,一脚踏空可就粉身碎骨了!
父子二人听着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故事讲完,父子二人齐齐出了一口气。
通过故事再看诗词,更显生动。
望着眼前的诗词,李老心中赞叹,想当年,自己也无此番逆天啊!不枉自己一番看重。
“行了,此书就留在我处,你下去吧!”李老吩咐道。
鲁子善告辞而去。
“父亲,你看我们何时回京?”李兆先问道。
“不急,本来过几日就可以回京了,但却有此一书,有此一人,我们还得呆段时间,再行调查一下,看若愚一番言语是否属实!否则在圣上面前闹出笑话就不好了!”李老摆手道。
“你派人去陵县再行打听一下明中信及明府之事,记住,务求详细,切不可有所遗漏。回头书稿献上后,估计圣上应该会详细询问的。”
李兆先应是而去。
不提李老如何夜观书稿,单说明中信。
明中信这几日,不再外出,潜心备考,同时也约束小月、学员以及仆役不得外出,即使外出也得两人相随,不得单独行动。几人虽觉怪异,但也遵照执行。
一眨眼,府试来了。
府试当日,明中信一早来到考场外,这儿早已人山人海,考生、百姓往来不绝,济南府也抽调不少衙役和军士在考场周围维持秩序。
府试的考场明显比县试好的多,这是一座大宅院,上书“济南府试院”。
卯时一刻,院门大开,各位读书人在衙役和军士的指挥之下,按照考引分作四排,依次接受检查,检查极为仔细,除考引外任何东西皆不准许带进考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