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的那几台空调扇发挥的作用还是蛮大的嘛”
“那当然。”梁海平想起自己送空调扇时。外贸厅后勤处于处长那副感激的模样“海平你可算帮了我大忙,这天越来越热我们在257厂定的空调扇连影都没有呢,厅长都找我问好几次了。”
连续两天,梁远天天泡在四号馆里,了解每一个展出的厂家,把后世的一些技术同眼前的成果做对比验证。研究未来下手时的优先次序。
梁海平到是天天去荣誉酒店,向王海阳请教一些跨国贸易结算以及以货易货上的问题。
八号傍晚梁海平终于接到邀请,九号上午民主德国的统一机车企业联合体的总经理海因里希?约肯?阿德利亚斯和民主德国的铁路设计工程局,邀请梁海平参加轨道车辆技术科学会。邀请函最后提到届时民主德国的外贸部的高级官员将会列席这次活动。
梁远看着手中的邀请函抓了抓头发说道:“小叔,明天你去开会吧,反正车底和机头的技术特点你也知道的差不多了,估计明儿就是官样文章,具体的引进合作还得在我们考察了统一机车厂之后才能详谈,小叔把东北机车厂的辉煌历史介绍下,然后做出对车底和机头感兴趣的样子就好了。”
梁海平点了点头说道:“好的,小远你明天还去四号馆么?”
“不去了,明天在饭店老实呆着,整理下这几天的收获,这个会议太正规了,否则我倒是想跟着小叔一起去看看。”
九号,梁远睡了个大大的懒觉,接近中午才爬起来洗漱吃饭,又花了一个下午整理这些天在四号馆收集到的工业自动化方面的资料。
东德很多行业都实行国家垄断,同铁路系统的统一机车联合体一样,东德的工业业自动化大部分都属于位于德累斯顿的国家数据处理企业联合体,在企业效率上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工业自动化种类繁多,集合到几家大企业里意味着臃肿的机构,低下的效率。可这种模式对于想打包引进的梁远来说却是足够好了,只同一家打交道就会获得所有的东西,简直在美妙不过了。
苏联解体后国内受惠的只是些军工产业,对于国内的工业体系来说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西德兼并掉东德之后自然对东德的工业自动化水平看不上眼,东德取得的技术成果被统统废除,直接换成了西德那套成熟的东西。西德看不上不代表东德的东西不够好。
以铁路列车控制系统为例:两德合并之后德铁只花了一年的时间,通过人员整合。变更管理体系就使得东德的铁路效率,由原西德30%提升到了50%,达到了6分钟发车间隔的水准。而直到21世纪,中国高速铁路建成之后我们也只是达到了5分钟的最小车隔而已,而且这个水平随着温州7.23的那声巨响灰飞烟灭。中国高铁又恢复两位数字的最小发车间隔。
还有两年多东德就会解体,在东德解体之前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统统搬回国,对梁远来说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挑战,前世东德解体的果实被西德一口吞下,经过一年的消化之后,统一的德国连续五年经济增长超过10%,想想西德庞大的经济基数,就知道这个果实有多么诱人了。
直到晚上八点。梁海平才从外边回到酒店。
梁远看着梁海平有些泛红的脸膛说道:“啥时候东德也和老毛子一样酗酒了?”
“今天算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聚会,小叔至少看到了七、八个国家代表,上午开会介绍统一机车联合体的产品,下午去了莱比锡火车站参观实物,晚上会餐,果然是一点正事儿没谈。”梁海平感叹的说道。
“小叔提列车引进协议没有?”
“说了,下午参观时小叔可是重点照顾对象,民主德国那个外贸部的官员始终陪同在我身边。问我打算购买多少台车底和机头,我一直含糊着。”
梁远想了想说道:“可以答应他们订购两个编组的车底,在民主德国制造一个编组不过参与制造的人员必须有一半都是中方的。剩余的十八辆在本溪制造,由民主德国派专家指导我们生产并转让所有制造技术。”
梁海平想了想三十六辆车底订单不算少,采购金额至少在六千万人民币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