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不下脸啊!
“夏树老师,你想弄个群口相声?”
在300多段传统相声中,群口相声大致不足四分之一,且大多数为三人相声,如、、、、、等等。
四个人表演的“群活”很少。
解放以后,大多数群口相声多是通过文字游戏来表达作品主题的,如讽刺了战争狂人,采用了对诗、绕口令的形式歌颂了新人新事。
尽管60年代出现过一批化装的群口相声、70年代有过小型的相声剧、80年代的中型或大型相声剧,但都因没有过硬的作品而未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夏树心说,他能记得的大部分是老郭的相声,但唯独有一个…
“这么跟你说吧,本子给了你,一定能过。”
李金航叹气:“眼见为实。”
“那我给你发一段儿过去,到底要不要和余二爷那两个徒弟破冰,你们新派和传统到底要不要破冰,完全看你了。”
“这话好重啊…”
“我这么跟你说吧,其实,我觉得你本子被拒绝的事情八成跟我有关,至于是什么原因,等到彩排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那您更应该…”
“还是那句话,看你的,一会儿我们加个微信,我把本子发给你一小部分,你看看,总归知道值不值得了。”
“好的。”
不一会儿,李金航就收到了一个小段儿,很有意思,抛开能想象的到表演时的火爆热烈、观众笑如涌泉不谈。
单就艺术构思、结构安排、包袱设计与文学品位的高新而谈,的确是群口相声中的一篇佳作。
它的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