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那我听不到啊。”
夏树本来是要给他也找个耳机的,但想想还是算了,王梓毕竟不是专业的,还是公放算了,省得又有糟心事儿。
他取过那些歌手的u盘,挨个听下来,多少还是有点儿出乎意料的。
写不是自己领域的歌,往往会发生往自己喜欢的曲风靠的这种错误,但是现在的这些小样…
没有太流行,没有太晦涩,也没有太摇滚,都还算拿得出手。
但终究是差些火候,词因为限定是古诗词,押韵什么的都是先天的,不好评价,可里面的编曲,还是让人不敢恭维。
配器大多使用了古筝、二胡,虽然很“中国风”,但就像是华夏古乐器的堆砌,一个大杂烩揉成一团,没有主菜。
尤其是其中一首,改编自宋朝苏东坡的,夏树极其不满意。
在夏树那个世界,关于这首词,是有一首很成熟的歌曲的,叫做,原唱是一名家喻户晓的女歌手——邓荔君。
这首歌是她的成名曲之一,火遍了大江南北,后来天后王非也翻唱过,两人因为风格不同,只能说是各有千秋。
偏偏它成歌于1983年,收录在诗词歌曲专辑里,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国风”的概念呢。
当然,也就没有要求用传统民乐去配器,所以它还是典型的流行曲风,只用了钢琴。
要说这首歌,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风”吧,在夏树心中,甚至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所以,这名歌手又是二胡,又是琵琶的,反倒成了形式主义,在他眼里就成了对苏东坡词作的糟蹋。
当然,他可能有些偏激,毕竟穿越而来,对一些经典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邓荔君。
到现在,那位女歌手在东南亚地区仍然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可以这么说,她的音乐永不过时。
所以…
“不好。”这是夏树今天第一次给出评价。
歌手们惴惴不安,本来以为夏树太严了,不说话,却没想到他一开口,就是一个负面的。
被评价的歌手遭到质疑,不禁有些窝火,还是尽量保持着礼貌道:“夏树老师,我这首歌哪里不好?”
夏树总不能说“和前世听来的差太多”这种话,只能说:“编曲不行,配得太牵强。”
编曲的主要工作是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