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爵之贵重,正因其稀有!平常百姓所谓物以稀为贵者,即是此理!”
说完了这话,李国鐠见皇帝若有所思,继续说道:“陛下若问有无腹案,老臣与徐阁老,并兵部、户部及督府等有司,正在研拟。
“各镇阵亡及有功将士,依据各部监军御史点验具报之斩首级数与临战表现,或晋升,或调转,或荫补,或封土,自有先例可循!
“唯有陛下应许有功将士之世爵,臣等殊难定夺!今日陛下既问,敢请陛下明示!”
李国鐠说完了这话之后躬身行礼,等待皇帝说话。
而徐光启也站了起来,崇祯皇帝躬身行礼,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请皇帝给个明白话,还要不要还像以前那样搞千金市马骨,大把世爵撒出去了。
他们这些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当然知道大把世爵撒出去的好处,真要那么做,不知道有多少军中将领会对他们感恩戴德呢。
不过他们却也知道,大把世爵撒出去,意味着朝廷的财政负担会持续加重。
因为与这些世爵对应的,可不只是一个个爵位而已,而是超品的俸禄和大量免税的田亩,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个个骄横跋扈,不把他们这些文官放在眼里的世袭勋贵。
但是他们不能立场鲜明地反对。
因为按照老朱家皇帝们一贯吝啬的打法,若是他们提上那么一个反对大封世爵的建议,皇帝就坡下驴,顺着台阶往下走,导致一大批有功将领得不到世爵封赏,他们可就要得罪全天下的武人了!
而崇祯皇帝在回京之后,迟迟没有就封赏此战有功将士发下旨意,也的确让朝野之间生出了不少的议论。
那么,崇祯皇帝的心思变了吗?
当然没有变。
亲自栽培起一批效忠于自己的大明朝新晋勋贵阶层,是他早就定下的基本方略,又岂会因为顾虑财政负担过重而放弃?
对他来说,这个时代的大明朝最缺的不是钱财,也不是人才,而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有了这两样东西,凭借此时大明朝位居世界第一的人力资源,还用担心被谁侵略被谁占领吗?!
即便是大明朝没有了,老朱家的皇位没有了,华夏民族却依然可以凭借这两样东西屹立世界。
而想要尽快培植起这两样东西,对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而言,提拔一批新晋的军事贵族,是他必须要做的第一步。
唯有如此,文贵武贱的局面才能改观,而大明朝的皇帝一再受制于文官集团的局面也才能从根本上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