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的儿子们又给他生出来上百个孙子,而且跟他打天下的那些老臣的儿孙们逐渐长大之后,也想要建功立业,也想要获得较高等级的爵位地位。
可是后金国的地盘就这么大,利益就这么多,不对外扩张,这些年轻人也没有出路。
毕竟只有八个旗,而代善家和黄台吉就各自拥有了两个旗。
至于剩下的利益,光是奴儿哈赤的亲儿子们都不够分的了,其他年轻的八旗子弟们哪里有份儿?!
所以,只好主张继续对外征服,对黄台吉这样的当家人来说,唯有如此才能转移后金国内的矛盾。
而对精力旺盛的年轻八旗子弟们来说,唯有如此才能出人头地建立功勋。
历史上,崇祯末年的时候,大明这边将星陨落,青黄不接,而满清那边却是猛将如云,层出不穷,就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而所有这些人中,反差最大的,其实正是建虏中的那些知明派,比如希福、达海、库尔缠等等这样的人。
这些人,从各个方面,从明朝的典章制度之中汲取养分,模仿明朝的官职,模仿明朝的科举,熟读汉人的典籍,然后拿过来给女真人制定各种国家制度,将后金国从一个信奉萨满教的半原始部落,打造成了一个集权专制非常有力的国家。
但是,正是这些从明朝这里偷师学艺的所谓知明派,却在同时也是建虏之中最坚定的讨伐明朝的一股力量。
黄台吉正是一边重用这些知明派,另一边重用八旗贵族里的少壮派,才最终成就了满清最后入主中原的霸业。
当然了,在建虏后金国的知明派中,还有一拨最可恨的人。
那就是范文程、宁完我以及后来陆陆续续投靠建虏的汉奸文人群体。
这些人灭亡明朝的决心,比所有的建虏女真人都更大,他们的信心也比那些建虏女真人更足。
如果不是这些汉奸群体在背后使劲怂恿鼓动,那些替建虏八旗贵族们拿主意的建虏知明派智囊们,包括黄台吉,以及后来的多尔衮,也不敢下决心推动这个小小的后金国大举进攻明朝。
且说库尔缠站出来说了一通要黄台吉慎重的话,希福、达海也跟着站出来为库尔缠背书。
这些知明派在此时站出来向黄台吉谏言,不过是希望黄台吉在征讨明朝的问题上不要头脑发热而已。
他们在大方向上,还是坚定支持黄台吉的,要不然他们也坐不到现在的位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