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玄幻小说>标铜> 第十五章 羁旅同舟期共济(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羁旅同舟期共济(二)(3 / 4)

吴继尧手中的公文上,说的正是乌思藏阐化王入京进贡的队伍要从仁怀借道的事情,这一回的贡使乃是其手下最为信重的国师锁南坚参。

吴涉不服气道:“横竖是些珊瑚、氆氇,送到京中也不怕碍了阁老们的眼,这阐化王还真是个生意人。”

明季以来,封贡对于周边的藩属便是一桩有赚无赔的买卖,无论番邦朝贡了多么贵重的礼物,大明总是会回赐上更多,即便不是为了回赐,有了朝廷的背书,回到疆域,与周边部族说话也要硬气上许多。中间虽然经历过以宝钞回赠方物的一段时期,但总体而言,在物质上面,大明还是亏了不少,只是天下万方,能以此维系帝国在外邦的威仪,也是能够接受的一桩买卖。

只是为了朝廷财计,官府也对各处外藩的入贡设定了限制,从封贡的年限、路线到人数都做了详细的约束。只是好处太多,难免便有那等心思活络的想着违规,主动送上门来纳贡,想要落下实利兼而得个大明臣属的名分。对于这样的事情,早些年,朝廷都要严惩,连同犯了糊涂的发送官员都要牵连,只是最近些年,制度已经无甚约束,但该走的流程依然得走,一程程的堪合递送还是要走走过场,不然这上百人的队伍进了内地,难免就要引起不小的骚动。

“没看这通关的公文上是如何说的?过了叙州便遇上了桃花汛,不得已才绕道南面过境,任谁都挑不出错来,只是这一回倒算是老实的了。”

吴继尧如此说自有道理,以往乌斯藏入贡有北、东两路,或取道甘、青,或取道四川,并无定制。但青塘河湟之处,地广人稀,不利堪合,为防歹人入境,成化以后,便将乌斯藏的贡路定在了东边。举凡入贡,贡使都是先经碉门、雅州至成都,在成都验过了堪合,发送后再沿大江至叙州,之后一路东下,在扬州换船经运河北上京城,虽则乌斯藏到雅州的驿路早已修通,但毕竟不如北路好走,是以历来贡使往往违例由甘、青道入内地。

吴继尧说这一回老实,自然是说这此番的贡使没有违背朝廷划定的贡路,只是这样一来,难免就让吴县尊觉得有些麻烦。

…………

“大郎……”浑厚的男声打断了两人的对话,回头望去,说话的是两人身后一位穿着交领青布襕衫的中年男子,身后也跟这个身量不小的伴当。

“父亲。”见中年人从前舱中出来,许尽忠赶紧起身。

中年人一边正了正因为船中促狭而有些不整的衣袍,一边看着王星平问道:“这位小兄弟是?”

许尽忠赶忙回话:“天成也是贵州来的客商,儿子闲来无事,与他说些话。”

中年人略施了一礼,“想起来了,前日在码头见过的。”

“王星平见过许老爷。”

从刚才的对话中王星平已经知道了中年男子的身份,正是许尽忠的老子。

许老爷一摆手,道:“看公子模样倒像是读书人,这天成当是你的表字了?”

王星平没有否认,道:“胡乱读过些书,倒是当不起读书人三个字,更不敢在先生面前卖弄。”

许老爷呵呵笑道:“学问无大小,说什么卖弄,再说我有何才学当得起你一句先生。”

“只看先生一身的妆容便知道定然是有功名的。”

此话一出许老爷倒是没有表情,但一旁的许尽忠果然就有些得意。其实王星平此话还是抬举,能够穿上襕衫的至少是个生员,以面前长者的年纪,也不算什么意外的事情。不过生员也只是科举的第一步,寻常小民将生员当作功名还好说,他一个书香门第的少爷这样说,若是语言轻佻,难免就被人当作是讥讽。

只是一来王星平面嫩,二来说话也和气,便不会让人这样去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