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运作是基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听到酸梅下意识地流口水),简单来说,让你一做清醒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在梦里。”
之所以要求佩戴三个小时以上,是为了检测各项身体指标,通过人工智能模拟运算,以适应个体的需要,同时在佩戴过程中,会偶尔震动一下,让潜意识中适应“这是在现实生活中。”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手环通过特定的频率引导人们进入梦境,当检测到REM(快速眼球移动)状态时(说明这会儿应该在做梦),立刻通过震动,把人“半叫醒”,却又不彻底醒来,但足够让人在梦中意识到这是在做梦。但梦,还在继续。
赵子明记得很清楚,高永研把这个阶段叫做“现实检查”,当多次使用后习惯了,一个人就能轻而易举地控制梦境。
“这东西,真的是一个鸡肋吗”,赵子明脑子里思绪乱飞。
如果能控制梦境、设计梦境,那还真有点“盗梦空间”的意思,自己成为梦境的主宰。
想一想市场前景,就足以让人发狂,谁还没点幻想,比如成为总统、或者明星,与你的梦中情人,实实在在地约会一场,暴力发泄、情欲狂欢……听起来确实有点太夸张了!
所有人类的幻想,都可以一一实现!
飞天入地、无所不能!
他甚至只用一秒钟,就想好了盗梦者的进阶序列:入梦-幻梦-筑梦-盗梦-元神-万物。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根据Y1小组的实验数据,只有佩戴手环一个月以上的实验者,才能构筑一个简单的梦境,比如空空的房间、简单的动物、水、火等,再复杂的就不可能了。
至于在梦中造人,只能造出死板的玩具,如果非造不可,继续努力,梦空间就会破碎,从而彻底醒过来。
高永研猜测,可能是“清醒梦”状态下的意识,无法承担太复杂的事情。
目前,他的团队还没有找到Instadreamer的实际用处,显得有点鸡肋。就好像流行的ppt创业一样,未来很厉害,前景很NB,可以在睡梦中见到女神,但是落脚点找不到。
昨天在Dream公司,Y1项目组的研究人员都有点丧气,如果在梦中体验不到太大乐趣,那做“清醒梦”又有什么意义?
反而可能影响第二天的休息,从而导致白天萎靡不振。
即使赵子明这样精力充沛的人,经过一夜春梦,也睡过了头,连每天的冥想早课都忘了,一般人可想而知,搞一晚上“清醒梦”,恐怕会头疼欲裂。
实验数据显示,现在最长的清醒梦记录也不过是四十分钟,再长一点,大脑就会自动启动防御机制。
而且据高永研透露,手环只能辅助意识设计简单梦境,做什么梦,怎么做,完全是个人说了算。
但另一方面,个体的差异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小,几乎所有人设计的梦境,都很简单。
不管是佩戴三十天手环,还是三百天,也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专门训练者,差别不大。
当时团队做了一个对照测试。
30个接受测试的人,其中15人在使用Instadreamer之前,经过专门的训练,加强身体锻炼、学习相关技巧、提高忍耐力等,为“清醒梦”做好了充分准备,但是实验结果,几乎看不出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