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名士兵围在坦克周围,两个身穿黑色坦克手制服的士兵站爬到坦克炮塔旁,撬开舱门,从炮塔里拽出一具湿漉漉的尸体。
随后,坦克底盘前方,驾驶员和通讯员所在的舱室门被撬开,两具肿胀的尸体被拽出坦克······
耐心地等待了几分钟后,古德里安看到五具尸体并排躺在坦克旁。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终结我们的生命,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钢铁的坟墓。”
古德里安默念完《装甲兵之歌》最后一段歌词,伸手轻拍司机的肩膀,桶车车轮重新转动,扬尘而去。
作为一名久经战场的老将,古德里安很快从对生命逝去的感慨中回到现实。
俄罗斯人还真是难以用常理忖度!
这么坚固的一道斯大林防线,后面竟然没有预备队。
俄国人多到打不完的坦克去了哪里?为什么没有对突破口发动反突击?这不合常理,这是很低级的错误。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古德里安所在的车队跨过德涅斯特河上的桥梁,穿过杜伯萨里镇,向乌克兰腹地驶去。
一个多小时后,在北方的十一集团军战区内,帝国元帅师指挥官曼陀菲尔带着同样的疑问,率领师部人员穿过突破口。
坐在车里,曼陀菲尔一边观看公路两侧一片狼藉的战场,一边思考和古德里安同样的问题。
俄国人的预备队在哪?主力在哪?竟然放任自己突破斯大林防线。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曼陀菲尔的车队穿过突破口,跟着大部队向东方开去。
宽达十公里左右的突破口两侧,十一集团军的步兵们仍旧在浴血奋战。
装甲部队可以放心地向苏军纵深进军,肃清斯大林防线剩余苏军的重任还要由他们来承担。
古德里安和曼陀菲尔的部队滚滚向东时,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南部,已经被德军占领的里夫尼城城内,四十六装甲军军长菲廷霍夫-谢尔上将却即将西行。
谢尔上将皱着眉头,带着满腹的心事跳上桶车,车队随即开动驶向城西。
出发前,他接到第十装甲师的报告,第十装甲师已经攻占里夫尼城西面五十公里外的卢茨克。
卢茨克和里夫尼一样,同样是一个交通重镇。
自卢茨克向西,再走大约五十公里,就是苏联与原波兰的边境重镇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
那里是四十六装甲军和南方集团军群下属第六集团军先头部队预定的会和地点,当然,前提是要先突破拦在两支部队之间的斯大林防线。
卢茨克距离斯大林防线只有大约五十公里,而且是交通重镇,第十装甲师竟然轻易的攻占,这很不正常。
自己的部队出现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这对俄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俄国人竟然放任自己的部队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