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绅士们的字典里难道没有无耻这个词吗?
他们究竟把伊拉克当做什么国家?是南非?印度?埃及?还是约旦?
身为伊拉克首相,身为一名资深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自己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千年古城巴格达毁于战火,也不能置巴格达市民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不顾。
当忍耐无法解决问题时,只能诉诸武力。
看着日历上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字样,拉希德冷笑不已。
丘吉尔和英国人应该正在熟睡中,然后等着过他们的平安夜,接着是圣诞节。
等那些异教徒睡醒之后,他们会明白一个真理,阿拉伯人是不过圣诞节的。
......
伊拉克南部,巴士拉港,英国中东军司令部里。
英国中东驻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放下手中的撤军计划,打着呵欠看向手表。
一点四十二分,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二十四日。
昨天接到伦敦发来的撤军命令,韦维尔看完电报后情绪异常激动,剩下的独眼几乎发生自爆。
为什么不早点下达撤军命令?为什么不在德军刚刚进入伊拉克的时候下达撤军命令?偏偏在德军已经到达伊拉克外围的时候下达。
从巴格达到巴士拉港足足有五百公里的距离。
德国人的军队是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而英军在巴格达的部队至少有一半是步兵,只能靠双腿行军。
在撤向巴士拉的途中没有阵地可以使用,行军中的步兵一旦被德军装甲部队追上将会是一边倒的屠杀,甚至会引起部队的大崩溃,更不要说天空中还有德国空军的袭击。
即使陆军能够平安撤到巴士拉港也只不过是完成了第一步,五万多人登船撤离也要用去很长时间。
如何在登船时间挡住追来的德军也是十分棘手的难题。
鉴于形势紧迫,韦维尔立刻命令等着过圣诞的参谋们连夜制定撤军计划。
忙碌了大半夜,韦维尔率领参谋制定了一份夜间行军、分段阻击、伺机伏击的撤军计划。
如果这份计划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中东英军最多损失些掩护部队就能撤出伊拉克,如果对面那个叫隆美尔的德国将军在追击中麻痹大意,自己的部队还可以狠狠地伏击他一次,教育他知道轻视英国人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