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重生之最强人生> 第617章 绝好的契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7章 绝好的契机!(3 / 4)

众所周知的,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别看非常的强大的样子,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都非常脆弱。

就是这么一部严重亏损3600万左右的电影,直接就促成了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之一的联艺宣布破产,第二年被米高梅给收入了囊中,从此这个由卓别林等著名导演创立的老牌公司,再也不复存在。

旁人都很难想象这样的例子。

你一家好莱坞七大的电影公司,一年的流水三五亿美金,怎么可能就这么倒闭了呢?

事实上,电影公司制作电影的钱,并不都是自己的,有些是贷款,有些是合作,他们的流动资金,远比别人想象中的要少。

所以一旦遇到某个时间段的巨额亏损,那么肯定就会造成连锁反应,最后倒闭也不为奇怪。

这样的事情,在1980年之前有,之后还有。

比如把联艺公司的下家米高梅给搞破产的《风语者》,就是如此的赫赫有名。

虽然和《天堂之门》一样,它们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两家公司之前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的,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倒闭催化剂,以至于人们直接把罪名安在了它们的身上。

回到《天堂之门》这部电影上来。

迈克尔西米诺在《猎鹿人》成功之后,心态就膨胀得不成样子,《天堂之门》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做出来的电影。

拖沓、毫无条理、人物脸谱化、沉闷环节过多……等等,这些就是他拍出来的成片。

其实好莱坞导演拍成烂片,但最终剪辑出来,成为不好不坏的片子的,也大有电影在。

《天堂之门》的失败之处关键还在于,迈克尔西米诺是拥有最终剪辑权的,他想电影是什么样子,那么最后出来的就是这么样子。

结果自然大家就看到了,观众一点都不喜欢他的想法,根本不买账,所以联艺直接破产。

在联艺宣布破产,并被米高梅收购之后,好莱坞的剩下的六大电影巨头,就达成了一个秘而不宣的默契。

那就是任凭你多大的导演,公司都必须掌握最终剪辑权,否则联艺的今天,就是大家的明天。

这就是为什么从此之后,绝大多数的超级导演都没办法拿到最终剪辑权的最重要的原因。

只不过,比如斯皮尔伯格、卡车司机这寥寥几人,成绩实在是太出色了,足以让电影公司巨头们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所以才能获得最终剪辑权。

可这样的例子根本就只有几个,而且未来的导演更加倚重特效之后,就更不可能出现像是卡车司机、斯皮尔伯格这样的个性和才华集于一身的导演了,所以可能以后这个权力就真正的没有导演能拿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